汲阅读之力,品好课之味——《好课多磨》读书分享会

王老师
创建于2023-08-08
阅读 20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上好课”是教师最朴实的愿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好教研”如何助力“好课”形成与“好教师”成长的。带着这些疑问,“悦”读“桐”享的小伙伴们一起走进《好课多磨》这本书,在书中学习和找寻方法。

作者介绍

      斯苗儿,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获浙江省“春蚕奖”称号。

    “悦”读“桐”享第26期,我们以线上交流的形式共读分享《好课多磨》上篇及三个案例的内容,本期的主讲人是姚婧媛和郑雪丽两位老师。

姚婧媛老师分享:

       第一章:为什么要改课?当下的备课现状存在难以解决的难点和痛点。很多教师对“好课”的定位,还是聚焦在各种花样的“教法”上,设计好课之前,观看优秀的课例,模仿设计自己的课,认为这就是一节好课。在参入各种观摩课学习时,很多老师也经常有着“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这样的“痛点”。斯苗儿老师抓住这样的“难点”和“痛点”,提出了以“改课”促“课改”的教研新主张,并带领团队,不断地去“改课”,直到改成“好课”才去上课。改课,对教师个人而言,坚持以“学生立场”的价值为导向,从改变驾轻就熟的备课、写教案、上课、说课、评课等日常工作入手,小到每个细节,大到整个框架,不断地改好自己的课;对于教研团队而言,坚持以“教师立场”的价值为导向,聚焦课堂,以“课”为本,不断变革听评课方式,撬动课堂教学研究互动的转型,凸显了“全员、全程和全课型”的教研新样态,改变“让少数人上好少数课”,到“让多数人上好多数课”的新局面。

      第二章:怎样组织与实施改课?第一,就是要遵循以师为本的原则。第二,搭建一个活动支架。支架是给组织活动的人,如教研组长或者教研员提供活动推进的支架。三段十步,一起想明白、说清楚、改到位。第三,指向”好课燎原“的策略。专家改变单向传递的引领方式,与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全程陪伴式跟进。要求专家进行”集体会诊”。斯苗儿老师指出: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瓶颈是思维方式。现场采用”自荐+推荐+抽签“的方式,体现”群体浸润式“,人人卷入,让普通教师主动暴露困难和问题,让专家”听得见“”听得进“,并对症下药。

      第三章:改课走向何方。斯苗儿老师指出应聚焦三个点去观察和思考:一是牵涉到知识跟生活、知识跟知识关联的这个点。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怎么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三是教学设计当中的行动力,怎么样找到落地的教学设计策略。还有一个是备课支架,希望能够追求共同价值观下的“教无定法”,他们提了16个字:学生立场、单元视角、有机整合和适度拓展。

      第四章:“改课有什么成效”。主题非常明确,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很公平,人人都有任务;有专业引领,有骨干教师的“领跑”;是小伙伴团队成员之间的结伴成长。跟原来相比,形式生动、人文,是“捆绑式”的,你帮我、我帮你、大家帮大家,参与的点非常多、面广,而且这样的活动因为是以课为本,可复制、可持续,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实现了老师们学习场景的革命,做了个翻转教研。

郑雪丽老师分享:

案例1:《认识三位数》改课过程

       本案例借助“认识三位数“这一课,展开关于“如何培养学生数感”这一主题的研究。经历:现象问诊、问题聚焦、资源整合、行动探索、跟进内化、模块梳理这几个过程。纵观他们的教研历经月1个月时间,有同伴互助,有深度互动,也有持续跟进。体现了教师立场,让研究真正发生,让教师研有所得。对比我们的教研,跟进内化和模块梳理这方面可能需要加强。

      案例2:计算复习课的改进活动。活动过程分为三步:展示方式:从定人定课到团队抽签;组织形式从单一探讨到团队打包;最后是体现团队智慧的再实践。这样团队打磨,抽签上课,这样的组织形式,实现了教师的全卷入和真卷入,实现了一节课促成一群人成长的目的。让教研真正发生。而重构后的课堂,以学生的惑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发卷入课堂解惑并提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增量。

      案例3:基于关键课改进的团队研修。团队研修带来的5个思考:1.根深蒂固的理念需在“行动”中转变;2.先进的理念需要在连续干预和持续“改课”中落地;3.营造安全的教研氛围至关重要。正是这样的氛围;互帮互助,彼此关怀,甚至你不会我做给你看,使得教研组活动令人期待,抽到上课展示变成大家眼中最幸运的事;4.适度的校际联合教研更能激发团队意识;5.关键时刻的专家指导必不可少。  

     听完两位主讲老师的分享后,小伙伴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磨课,及教学实际畅所欲言,互相学习和反思。

     读书,虽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和宽度。让我们且读且思,在阅读中更好地提升和成长!

       好事多磨,好课多磨!希望大家在探寻“好课”的这条道路上,带着自己的思想反复打磨把课“改”创新,“磨”精彩!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

经验补读书之不足

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采

足以长才

文字:方    娟

编辑:王    芳

审核:林小妙

阅读 20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