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问道话管理,学思研行促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探求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升教务管理层对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能力。晋江市中学教务主任能力提升培训班的第四天培训以“课程”为主题,展开教务团队与课程规划管理的美好邂逅。
【沪上问道记录:No1 】
学专家课程规划管理
8月8日上午,培训班有幸邀请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刘国华校长进行课程规划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刘校长以《上海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规划建设与管理》为题,以上海学校的实践探索为例,对课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展开话题。
刘国华,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曾荣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等荣誉称号。现为上海市教育督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华东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授、首届“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对象,全国卓越校长 “人大附中刘彭芝培养基地”学员。
刘校长从自身走上教育道路的故事说起,以上海学校的实践探索为例,深入浅出而又高屋建瓴地探索上海的课程改革。他指出,好课程、好规划各应具备六个要素,五育并举应更有效地融合起来。
他展望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明天,在传承中建构,积极探索上海市的课程管理的实践。主要经验成果丰富,三个突破点意蕴深刻。探索特色教育融入国家课程,设计“大单元”教学,构建“思维成长课堂”等等,上海市在义务教育均衡背景下因材施教体制机制及教学策略研究上做出了大胆优化改进举措,令人赞叹不已。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深感改革要敢于直面瓶颈,课程改革要为学生而变,为未来而教。对学校管理者而言,立足顶层设计,要构建与校情相吻合的课程规划与建设;对一线教师而言,立足学科教学,要进行与学情相吻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共同提升课程领导力,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刘国华校长结合自身的教学、治校经历和上海课改的实践,向我们传递课程改革的一系列见解,如秋风拂面,让我们受益匪浅,相信晋江教育在我们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结出丰硕成果。
【沪上问道记录:No2 】
悟先贤教育澄澈初心
知为基,行为始,近代中国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便是行知观,为追溯陶行知行为理论的文化渊源, 重走行知路——晋江市中学教务主任能力提升培训班于8月8日下午前往上海陶行知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陶行知纪念馆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武威东路76号。1986年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建,占地约3820平方米,建筑面积1910平方米。门厅内有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冯玉祥等人的题词;馆内环境幽雅,有池塘、小桥、山石、曲径,掩映中可看到汉白玉陶行知头像及手持书卷的坐像。
进入纪念馆的大门,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馆内的展览通过图片、文献、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和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
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独特见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主张传统教育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这种独特的教育观念,至今仍对中国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纪念馆还展示了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教育实践成果。他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和尝试,让我们深受启发。他提倡“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是一次深入了解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机会。通过参观,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遵循他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沪上问道记录:No3 】
组团队问道学思研行
第四组学员团队合影
张向前 吴辉蓬 颜天伦 曾国钢
施雅利 吴耀荣 李一萍 吴爱波
陈晓曦 苏机巧 欧阳菲菲 苏新峰
施呈祥 罗新兴 沈炜煌 王荣富
锦东华侨学校:陈晓曦
…………………………………………
教育乃立国之本——陶行知
我们大力实施“五育并举”,其根本目的是促使教育转向人、聚焦人、发展人,为立德树人作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乃立国之本”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唯有把改革与探索放在第一位,才能挺立于教育改革之潮头。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眺望学陶的前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将不负韶华,以陶为师,乘先生生活教育之舟,当好摆渡人,坚定教育初心,立足实际,求真奉献。
毓英中学:吴辉蓬
…………………………………………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是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南湾中学:苏机巧
…………………………………………
教育改革实践是一种持续的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反思和调整,确保教育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同时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需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教育的初心,始终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着想,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出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云峰中学:王荣富
…………………………………………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英林中学:曾国钢
学校课程规划要充分考虑六个要素:一是承载办学理念;二是落实培养目标;三是满足学生需求,四是注重过程管理;五是形成特色系统;六是质量可以考评。作为闽南的乡镇学校,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资源,进一步挖掘闽南特色课程,如南音、排球等课程,全面构建和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
江滨中学:罗新兴
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格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心去关爱每个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并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同时,教育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
磁灶中学:李一萍
当前时代背景下,课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至关重要。做为学校课程管理的参与者我们应该在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的前提下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顺应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努力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云峰中学:沈炜煌
教育既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天,要看当下的社会大背景,把握主流方向,建设能承载学校办学理念、能落实培养目标、能让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形成可以促进学校质量提升,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做好课程管理要保证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和衔接性;要设计研究型课程,进行学科融合;要从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到评价一体化;更要重视课程基础性。方能让课程最大程度发挥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变化的核心能力。
英林中学:吴耀荣
基础教育课程规划要直击教育的本质,以育人目标为核心,科学规划好学校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发展个性化教育,用先进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成长,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直木做梁,弯木做犁”的教育。
毓英中学:颜天伦
南湾中学:欧阳菲菲
石圳华侨中学:吴爱波
首峰中学:施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