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四亿人口的吃饭大事,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保护好耕地资源。
一、培育耕地红线意识,以耕地保护为重中之重
7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耕地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二、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以多措并举为重中之重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各市县乡(镇)签订三级耕地保护责任书,落实耕地保护的责任目标,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人。同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标注的形式,将具体明确的基本农田面积、位置和质量落实到农户,确立承包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设立举报电话,及时掌握基本农田变化情况。
积极调动人、地发展可能性。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建立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确保农民收益最低标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及产业托管项目,实现农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和农民的实际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加强撂荒地治理和违规违法用地整治,通过实地摸排和图斑细化,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把撂荒地种好用好,违规违法用地建筑一律拆除到位,确保耕地保护工作长效化、常态化。
强化执法监察效力。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动态巡查机制,抓好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可与纪委监委协同开展整治排查,及时了解耕地保护的工作动态,及早发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始终保持对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行为的高压态势。
三、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以农民意愿为重中之重
“退林还耕”、撂荒地整治、违法违规占用行为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详尽进行政策和法规宣传入户到民,确保农民了解理解明白政策导向。
在进行复垦复耕时要有法可依、有理可据。最关键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给予农民合理的经济补偿,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宣传解读,适当留出过渡期,循序渐进推动。不能采取“简单化”、“一刀切”的做法;不能违背群众意愿、不能设定刚性期限和目标;不能以粗暴方式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加强耕地保护,全面筑牢耕地保护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