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高烧 ?不吃不喝?口腔长水泡?
近期,让很多家长“瑟瑟发抖”的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已进入高发期,这两种病毒到底是什么来头?家长们又应该如何面对?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 手足口病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
★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饮具等物品或环境进行传播。
✎ 潜伏期及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疱疹性咽颊炎传染性
★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夏秋冬季为高发季节
★主要侵犯1~7岁小儿。
潜伏期
一般为3~5天
✎ 病程
★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 临床症状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小婴儿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区别
☞ 相同点: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颊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5岁以下儿童中,以粪口传播或呼吸道传播为主。
☞ 不同点: 症状不同,手足口病除了嘴巴、掌心、脚板心和肛门周围也会出现透明的小水泡,而疱疹性咽颊炎只是在口腔上颚、颚弓和扁桃体两侧长水泡,且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比手足口轻。
预防传染病,我们在行动
幼儿园是幼儿集中生活的地方,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造成流行。预防和管理传染病,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能够降低传染病的传播与细菌的滋生,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成长环境,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全园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1、严把晨、午检关
教师每天严格把控每位幼儿的晨、午检环节。幼儿在园期间,通过了解幼儿睡眠、饮食、大小便、精神状况等情况,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制定适宜的卫生保健工作安排,及时追踪班级每日因病缺勤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2、开展健康宣教育
健康宣教工作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普及健康知识,让家长也参与家园共同抵御疾病侵袭的防护工作中来,共同保护幼儿不受疾病困扰。
3、班级卫生消毒工作严抓不懈
坚持把常规性和应急性消毒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制定详细的具体操作要求,各岗人员都能对照《卫生保健消毒制度》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给家长的温馨小提示
1、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与不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明显低很多。
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4、注意孩子用品及环境卫生,孩子的衣物要及时清洗更换;餐具使用前充分清洗;家里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每天入园前请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疱疹等情况时,在没有明确病因前不要送幼儿入园。如在医疗机构诊断为传染病时,需居家隔离至病愈,并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回园。
6、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检时教师生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