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课堂——关爱空巢老人,体验农耕生活

萧纹
创建于2023-08-07
阅读 2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2级16班-张心城

     生活即教育,劳动即课堂。八月的一个周末我回到了妈妈的老家,帮李奶奶收玉米,那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我们一大早就起床,去市场买了些吃的喝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目的地,没想到李奶奶听说我们要来,已经早早的去集市上买了肉和蔬菜,热得满头大汗,看到我们时顾不得擦拭头上的汗水,热情的招呼我们。

     我们稍作休息就开始劳动, 趁着天气凉快,穿上防晒服,戴上帽子,背上背篓来到李奶奶家的玉米地,李奶奶说今年干旱,导致玉米减产,看着李奶奶失望的表情,我内心有种酸涩,想着农民都是看天吃饭,而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还挑食,不珍惜粮食就很惭愧。

    本以为掰玉米是件很轻松的事,自己做起来才发现也是个体力活,玉米外包裹的那个壳要用很大劲才扯得掉,大概掰了三四个,我的手就感觉很酸痛了,这也让我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不容易。

    弟弟倒是干劲十足,就是力气太小了,玉米壳只能一张一张的撕,不过他兴致正浓,这也是我跟弟弟第一次掰玉米的经历吧。

     李奶奶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输年轻人,只见动作娴熟地双手抓着玉米顶端的壳往两边一扯,就露出了金黄金黄的玉米棒子,再一手握住玉米棒子,一手抓住玉米壳用力一掰,就把玉米掰下来了,然后反手扔背上的背篓里,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必须得是靠长期劳动积累的。火辣辣的阳光照耀着玉米地,豆大的汗珠挂满李奶奶的脸,李奶奶也时不时地扯起衣角擦擦脸上的汗水,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经过我们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一地玉米收完,我背着一小背篓玉米棒子,肩膀被绳子勒得很痛,步履艰难的朝家走去,而李奶奶却背着一大背篓的玉米,似乎很轻松样。看来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确实需要这样的历练。

     看着堆在墙角的一大堆玉米,再看看自己被勒出血印通红的肩膀,还有因为撕玉米壳而磨出血泡的手指头,我才知道农民的不易,我才知道相比之下,读书该是最最轻松的事,而我却不珍惜当下,经过这次的劳动,我反思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让青春留遗憾。

    老家的院子不大,妈妈说原来是个四合院,院子里就只有五家人,所以邻里之间相处的得很融洽,感情也很好,每到农忙季节,大家就相互帮衬着干农活,日子虽穷苦,但很快乐。后来大家陆陆续续地都搬走了,住到了城里,现在院子里只剩下这位李奶奶和另一位龚爷爷了。

     我们在李奶奶家休息时,李奶奶给我们讲起了她的故事。她育有一儿一女,女儿住成都,儿子住湖南,前年老伴去世后,儿女们都叫她去跟他们一起住,但是她都以在乡下住习惯了为由,拒绝了。李奶奶说乡下虽然住了一辈子,但还是有很多不便的地方,一个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连端茶递水的人都没有,身体不舒服时,也不想给女儿打电话,怕影响孩子们的工作生活,说到这些时李奶奶的眼眶有些湿润.......。父母不管处于怎样的境遇,永远在为孩子着想,对孩子的爱总是那么无私与伟大。

     我协助妈妈做了一些适合老年人吃的菜,然后端了一碗,切了点西瓜给另一位龚爷爷送去,因为他行动有些不方便。

      远远的就看见龚爷爷在厨房准备午饭,看来我们送来的正是时候,只见他体型瘦弱,佝偻着背,穿着也有些脏,显得很苍老、憔悴,让人多看一眼都会觉得心疼和心酸。

     看见我们来,龚爷爷有些惊讶和不知所措,因为平时几乎没有人来看过他。龚爷爷一边接过我手里的菜,一边道着谢。妈妈说龚爷爷耳朵背,所以,跟他说话,他听不见。从我爷爷和李奶奶那得知,龚爷爷没有结过婚,无儿女,年轻时一直在外面打工,有了些积蓄,现在老了,身体也不好,就一直在老家,当地政府给他享受了国家相关的政策,晚年过得非常艰难,爷爷说,其实龚爷爷年纪跟他差不多,才60多岁呢。看看龚爷爷,再看看我爷爷,虽然我爷爷身体也不好,但是有我们一家人照顾着,面容比龚爷爷年轻多了。我想以后会经常回老家来看看这位可怜的老人,也希望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吃过午饭,我们就要准备回家了,李奶奶给我们摘了很多新鲜的南瓜、嫩玉米,装满了我们车后备箱,农村人的朴质善良、热情好客深深感动了我,勤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受用终生。

阅读 2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