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踝泵运动?

轩轩
创建于2023-08-06
阅读 29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踝泵运动是以踝关节为中心,通过小腿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发生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起到泵的作用,从而加速下肢静脉血液流动和淋巴回流,缓解血液淤滞状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包括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运动,对卧床和手上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踝泵运动适用于哪些人群?

    踝泵运动不仅适用于患者,对某些非患者也有效

    1、久坐久站人群,如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或者久坐办公室者,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2、长时间卧床或者手术后的制动,可预防血流缓慢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3、妊娠和分娩、肥胖、癌症、激素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抗磷脂综合征、感染及吸烟等人群均易发生DVT,这类人群长期坚持踝泵运动,也可从中获益。

    但是,踝泵运动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为防止二次伤害,开始使用前应该评估是否有以下禁忌证:血栓形成、股静脉置管、病理性骨折踝部骨折未内固定/石膏固定、骨折影响踝关节功能、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要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怎么做才有效?

    运动方式决定运动效果,在临床实践中,为将踝泵运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已有很多研究者对踝泵运动的时机、体位及方式、频率、强度、运动时间与活动角度、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运动时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早期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DVT。早期进行踝泵运动与目前的预康复理念相契合,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低危及以上血栓风险的患者入院即开始进行踝泵运动;

    对于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往往因为恶心、呕吐、疼痛、虚弱等不舒适以及管道、监测设备的使用等不配合,可采取被动的踝泵运动及肌肉按摩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做主动踝泵运动,并坚持到具备完全活动能力。同时,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应该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帮助患者实现由踝泵运动到自由行走的早期过渡。

运动体位

    对于术后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时宜采取平卧位,相对其他体位其效果更佳。结合舒适性及安全性,采取平卧或半卧位,可能对血流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并不影响踝泵运动的有效性。

运动方法

    屈伸动作:    您可以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这样一组动作完成。稍休息后可再次进行下一组动作。

    绕环动作:    您可以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绕环可以使更多的肌肉得到运动。可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

    

运动频率

    每天实施踝泵运动10~15次,每次20~30组。踝泵运动的频率过低,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而频率过高,患者容易因疲劳而不依从,以上节律为踝泵运动的最佳状态。

    根据以上频率,可以将踝泵运动安排在早、中、晚或早、中、晚、睡前几个时间节点,每次5~8min,在保证最佳效果的前提下,不成为患者的负担。

运动的角度与力度

    踝泵运动的角度可分随意角度、舒适角度、最大角度。有研究发现,踝关节以最大角度或跖屈45°、背伸30°运动时,静脉回流效果最好。

    相对于弹力袜、足底泵等物理预防以及皮下注射抗凝剂等药物预防,踝泵运动既简单又经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低,因此,踝泵运动有必要成为血栓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

阅读 29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