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非常荣幸,到桂林参加第六届无痕教育学术年会暨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小学数学高级研修班。
上午,由夏永立老师主持开班典礼,本次培训正式拉开帷幕。学员们热情高涨,像室外的骄阳一般,激情火热;会场内气氛热烈,浓厚的学习氛围时刻感染者大家。真正做到了“看得见”的研修,“带的走”的能力!
我们举拳宣誓,隆重庄严;我们求学热烈,共绘蓝图;我们团结一心,共留怀念!
徐斌教授带来题为《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修订的八大变化》。从徐特的讲解中,我真正理解了《课程标准》在教育历史的长河中的沧桑变迁。
2022年4月21日上午10时,教育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同时正式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数学等16门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至此,社会各界期盼已久的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正式完成,这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将会影响今后相当长时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
2001年6月,国务院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帷幕。
徐特在介绍2022年4月21日发布现场的盛况时,他是开心的、自豪的,因为台上有我们小学数学人在,我们小学数学人都应该是骄傲的、自豪的。
徐特讲到,相比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之后主要在“结构体例”“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八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变化。变化的指出,让学者们明确了课标变动的具体内容,能找准变化的具体特点,如何变化?如何调整?教师如何适应调整?如何为孩子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出改变?这是本次听取讲座的最大收获。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学生能: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新课标关于总目标最重要的变化是新增了“三会”总要求,删除了“实验稿课标”和“2011版课标”中沿用了20年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表述。新课标提出,要通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11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从素养的角度,关注的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与数学无关,也应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眼光指的是数学抽象、直观想象,代表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指的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代表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指的是数学模型、数据分析,代表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三会’就是我们对学生在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上的终极目标。”
下午,在领略了课标的八大变化之后,针对数与代数部分,会务组安排了两节课,《真分数与假分数》,分别由朱勤老师和陈六一老师执教。两位老师风格迥异,都深入浅出的带领着孩子进行“数”,确实,在计数单位一致性的要求下,数就是数出来的。华罗庚也说:“数是数出来的”。两位老师在让孩子充分经历分数的产生,从测量需要的角度让学生经历分数单位的产生、叠加并最终超过标准,叠加构成假分数。
有了这样踏实、认真地引领,学生学起来生动有趣,真正掌握了假分数的意义,从本质上理解,才是数学的本质。
课后,苏明强教授进行了认真深刻的点评,在点评中,苏教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从三会、落实核心素养、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评价要求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课堂的解读。有一个例子,如:四分之一为什么重要?苏教师生动的比喻为四分之一就像母亲,可以生出很多的孩子,比如四分之二、三、四、五、六......有孩子问:“不能到四分之五啊?四分之四也不行!”孩子的想法是天真的,分子怎么能大于分母?很有趣,生动的给孩子做比喻,突出计数单位的叠加,以至于推广到运算的一致性。这就是“大家”,让人受益匪浅。
最后,徐斌老师在数与代数领域又给大家做了内容结构分析的讲座。分在跟小的领域,对老师们的启发和影响更大。“何为一致性?”“新课标为什么不断强调这两个一致性的?”让我的触动更加深刻,平时就应该带着这样的思考进行自己的教学,才能走的更快,专业化发展的更远!
刘艳荣:今天上午徐斌老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 2022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听完讲座让我对2022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走进新课程,实现新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我们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白菊阳老师:“润物无声,教育无痕”,8月6日上午倾听了徐斌老师的讲座,他从课改历程及新旧课标内容对比分析两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让我受益匪浅,对课标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课改的“前十年”“又十年”,一轮一车轮的改革,让学生角色发生了转变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徐老师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及自己渊博的知识,对未来十年进行了判断,但无论结果如何,教育是一条漫漫路,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继续向前出发。
徐老师将新旧课标增减及修改的地方阐述了八大变化,让我了解为什么要这样改,改了之后我们要往哪些方向努力,在教学中要做哪些调整。新课标的修订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育人导向。和以往相比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加强了学段衔接。另外感受最深的是新课标增强了指导性。新课标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感觉新课标就是一本特别详实实用的教学参考。不仅教了,并且教的很具体,读完以后,老师们感觉可操作性很强,很有抓手。
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
总之,新课标的制定和出台是为了“让核心素养落地”,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学习新课标,彻底领悟课标精神,让数学核心素养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思维悄然生长。
第19研修小组张晓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