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虫鸣阵阵!
那声声的浅吟低唱,
仿佛忽远忽近的天籁之音,
令人沁人心脾,
陶然安睡。
户外活动时,小邱突然朝着老师大喊:“这里有虫子”,这一声喊叫吸引来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他们纷纷去看“虫子”。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虫子又怕又觉得好奇,“它还会叫呢”“哎呀!怎么跳走了”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多的孩子都走过来观察这位突如其来的小客人,就这样我们班的孩子们开始了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
第二天,我与小邱分工明确,我带一只蟋蟀,他带方便观察小虫子的容器,孩子们通过小盒子,清楚的看到了这个神秘朋友的面貌。
灏灏:“我来数数,它有几条腿。”
小宇:“它好像有翅膀呢!”
东轩:“有的尾巴上有刺。”
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我们还上网搜寻了百度百科,孩子们知道了这个“小客人”的学名叫蟋蟀,俗名蛐蛐、也叫促织,因为在晚上鸣叫所以也叫夜鸣虫。蟋蟀是一种昆虫,蟋蟀的头宽宽的圆圆的,眼睛在两边,胸宽,触角细长,前面四条腿,翅膀两边还有一对大大的后腿,头顶有两个触角细又长,像极了一个威武的士兵!孩子们通过观察,对蟋蟀身体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探索中去发现,去思考。
“小客人”的身份终于揭晓了,
孩子们更喜欢叫它“蛐蛐儿”。
我们向孩子们发起了寻找蛐蛐儿的活动:
“小朋友们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一起寻找蛐蛐儿,如果成功找到了,就可以带到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分享哦。”
吃过晚饭,小朋友们纷纷忙活了起来,与蛐蛐儿斗智斗勇,爸爸妈妈也加入了找蛐蛐儿的行列。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都兴奋地谈起了自己找蛐蛐儿的经历。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成功找到了蛐蛐儿,有的小朋友没找到呢?
随着孩子们对蛐蛐儿的兴趣日益浓厚,为了支持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特意利用晚上的时间,邀请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来对小蛐蛐儿展开了小调查。
小邱带来了有关蟋蟀的绘本,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蟋蟀的叫声,是通过翅膀震动摩擦发出的。
老师再告诉你个小秘密,发出声音的只有雄性蛐蛐儿,而雌性蛐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呦~
我们与蛐蛐儿的故事虽然暂时到此,
可是我们的探索还未停止,
小蛐蛐的秘密还等着我们去发现......
小画笔在孩子们的手中继续“诉说”着他们和小蛐蛐的故事……
幼儿的自然教育,
就是要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自然,
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自然。
在这样不断的自主体验和探索中,
孩子们书写着自己与自然的故事。
在与自然有趣互动的过程中,
与自然万物的亲近与发现,
会自然而然地触发孩子们与自然的情感联结,
并将这份美好长留心中。
编辑 | 肖佳意
图片 | 各班老师
初审 | 纪 薇
终审 | 王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