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一中高一19班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

++baby.
创建于2023-08-05
阅读 19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从而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所以今天我们来到了大田县的工业园区助农馆了解大田县的十八个乡镇的发展历程并进行学习实践。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开展土地整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通过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的政策,促进规模化生产效率。

00:14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要实现产业振兴,就必须激活蕴含其中的“土特产”密码,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让“土特产”的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念好“土”字诀,“土”要有“根”,找准产业“金元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我国幅员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差万别的气候、土壤、水源和文化孕育着独特的物产,这就决定了要依托本地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否则南辕北辙、事倍功半,“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涪陵榨菜、烟台苹果、吐鲁番葡萄、新会陈皮等耳熟能详的土特产声名远扬,关键在于从一方水土中找准了乡土资源,守住了当地土特产的“根”和“魂”,把“土里土气”的农副产品华丽变身推动乡村振兴“金元宝”,真正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打好“特”字牌,“特”要有“品”,打造产业“金名片”。“土特产”重在“特”,是一个地方的优势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是特点、特色、特产,蕴藏的是“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质朴密码;“土特产”贵在“品”,是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的内核要求,是品种、品质、品牌,彰显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竞争优势。打好“特”字牌,要在“品”上下足功夫,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努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质”升级为“好品牌”,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农业品牌,让越来越多土特产“金名片”翻山越岭飞入平常百姓家。

此次关于农产品发展的参观给予我们重大的启发:1、积极参加乡村振兴的相关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2、加强个人素质的提升,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努力学习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慈善活动;4、发挥好社会影响力,把乡村振兴的理念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影响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行动中;5、积极利用网络,借助网络及社交媒体,发布乡村振兴的信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行动中来。

我们在参观助农馆之后,品尝了屏山的美人茶与前坪的水果,令人赞不绝口。

参与社会劳动和实践活动,体验和锻炼个人技能和能力,增强了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对同学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最后十分感谢工业园区助农馆工作人员的极力配合与帮助,并为我们提供这极为难得的实践体验!

主办单位:福建省大田第一中学

承办单位:高一19班劳动实践活动小组

组长:陈佳琪

参与组员:余升铨 吴克壮 潘南宏 林凤佳 陈联望 章盛彬 蔡智宇 田富锦

摄影:陈佳琪

编辑:陈佳琪


阅读 19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