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师专业素养,增进对化学学科和化学教育的理解,提升化学素养和化学教育素养。7月26日至29日,工作室成员杨琼、蒋太云赴长沙参加了第四届中学化学思维课堂暨“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编辑部组织召开,会议展现了高水平的专家主题报告,高质量的课例赏识等精彩内容,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多位教师体验到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思维、新方法。
会议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由中化参主编王军翔教授主持,这是三年疫情后的第一次线下中化参活动,共有6场专题报告和2堂课例赏析,大家的心情都如长沙的天气一样热情似火。观念决定行动,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迫切需要开展一次化学思维课堂,以及核心素养教育教学成果交流会,分享这几年专家和教育先行者的经验,回顾反思不足,探明前行的道路。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胡卫平教授作了题为《思维型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胡卫平教授在科学思维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他认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要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引领核心素养的统筹发展。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习的关键是思考。胡教授展示了他们研究的思维型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型,对一线教师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他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三适合、两遵循”,要做到理解学生,理解学习,理解学科,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科规律的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的郑长龙教授的报告为《增进学科理解,提升素养导向化学教学能力》,他用四个问题从四个层面,剖析了核心素养、大概念,通过学科理解获得大概念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基于学科理解开展素养导向教学,精准解决了教师们对于新课标理解和运用新课标实施素养教学的困惑。化学学科的本质是揭示学科主题的idea,学科理解的理论是将“死知识”变成“活知识”的一种理论,是解决如何赋予知识以学科思想的一种理论。郑教授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基于学科理解来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深入浅出,便于老师们在课堂中具体实施。
山东师范大学的毕华林教授作了题为《聚焦学科观念和科学思维,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的报告。他给老师们呈现了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从如何深入分析和挖掘化学知识的价值、如何促进学科观念的建构、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展开,他认为要进行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要加强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
四川南充市教科院副院长白涛作了题为《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方可浅出——中学化学思维课堂呼唤学科理解》的报告,白涛院长作为教研员将教育教学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典型案例,让老师们感悟到教师要大量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学科理解展开思维课堂的教学,呼吁老师们中学化学思维课堂需要教师增进化学学科理解。
深圳市新安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兰建祥老师展示了一节不平常的常态课,通过讲授法,在“用以致学,学以致用”的理念指导下讲授了选择性必修一《电解的应用》一课,整节课浑然天成。兰老师从电解最经典的应用、最广泛的应用、最可期的应用让学生从被动用膜到自觉用膜到主动用膜充分体现电解的应用价值。建议一线教师不要回避高考题,提出高考题是最新鲜的教材,高考题中的情境素材是最具应用性和时代性的素材。兰老师的评价方式和板书,也蕴含了素养教学。充分展示了边教边评的教学评一体化方法,实现了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清华附中白建娥老师,展示了一节创新课《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再探究》,这节课的灵感来源于一次高考模考中一道题,针对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异常实验现象进行探究,启发学生要善于思考,追寻问题的本源。白老师的课堂充分展示了探究课的范例,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实证探究,反复追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又自主提出新的问题,通过总结评价让学生的认识达成共识,充分运用实验事实作为证据来验证假设,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白老师也重视课堂复盘,通过学生的总结表达,达到认知结构化。
南京市金陵中学的江敏老师作题为《化学启迪思维—对化学教学的思考》专题报告。江老师调侃她是喜欢“追剧”的人,每天都会追纪录片,通过纪录片了解化学与能源、材料、环境相关内容,作为素材来启迪化学思维增进学科理解,江老师的报告让老师们深深震撼并不由自主的关注新材料新能源。
几场报告将老师们深度唤醒,让老师们意犹未尽,思维课堂的理念已经耕植在老师们的心中,增进学科理解的观念也已扎根在老师们的脑海,相信在日后的教育教学研究中,老师们能够有自己的思维课堂个性化表达,通过专家的思想智慧获得契机,思考和引领,进而有效应对挑战,更好解决问题,积极担当起新时代化学教育发展之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