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故事)红旗渠精神

绝非偶然
创建于2019-06-30
阅读 1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3:47
00:49
01:57
01:22

1/3  红旗渠纪念馆

05:00

为什么建红旗渠?有人说是人定胜天的理论支使,有人说是大跃进的余力,有人说是老书记杨贵好大喜功,而当地人讲的是发生在本地的一个悲伤的故事。林州自古缺水,旱魃肆虐下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国初期,一个叫桑林茂的老汉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挑了一担水回家过年,却被儿媳不慎打翻,就在大年夜,儿媳羞愤的上吊自杀。一担水的倾覆,剥夺了一个人生命的尊严。

“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资料记载,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林州曾发生旱灾100多年次,绝收30年次,人相食这个惊心动魄的字眼出现了5年次。(作者:闲隔断)


红旗渠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
1975年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红旗渠纪念亭,2000年扩建,后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2014年5月1日新馆开馆。

红旗渠的始作俑者县委书记杨贵,到底是救民于水火的杨贵人,还是残暴的杨鬼?两个故事,自己分辨。杨书记当时给每个农民工每天口粮八两,红薯干玉米面各四两。早晚每人吃二两红薯干沾辣椒盐水吃,中午吃二两玉米面馍喝二两黄面糊糊加一小块儿咸萝卜。在大饥荒年代,不干活饿死,干活就饿不死,是这个情况。

另一个故事说杨贵为了工程进度,要求农民,一旦进入工地,都要脱去外衣,即便寒冬腊月也是如此,谁不跑着干就只好冻死。(作者:闲隔断)


为有牺牲多壮志。红旗渠山西段的施工过程中,林县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技术员——工程技术股副股长吴祖太。在王家村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壁出现了裂缝。这条隧道的地下是砂石松散结构,为增加安全系数,负责施工设计的吴祖太已经将单孔隧道改为双孔,以减小跨度。但是收工时,工人们向吴祖太反映,洞壁上出现了裂缝。吴祖太知道这是塌方的征兆,但仍然坚持进洞查看。塌方果然发生了,吴祖太再也没有走出来。吴祖太当时还不到30岁,毕业于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是林县少得可怜的科班出身的水利工程人员。红旗渠的勘测设计就是由他担纲。杨贵回忆吴祖太:“林县的每一处水利工程,都有他留下的心血。他走得太早了,太可惜了。”

修建红旗渠,林县人付出的不仅是汗水,还有鲜血和生命。十年建设过程中,共有81人牺牲在红旗渠工地上。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张买江到工地时只有13岁。他的父母都是第一批建设者,父亲在红旗渠开工3个月后,被爆破的飞石击中头部。母亲赵翠英安葬了丈夫,又把儿子带到了工地。公社负责人不答应,赵翠英说:“红旗渠水流不过来,他爹合不上眼。让孩子接着干吧!”

”排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说的是干活不要命的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任羊成。落石和塌方,是红旗渠工地上最大的危险。为排除这样的隐患,指挥部成立了排险队,身材瘦小的任羊成第一个报了名,被推荐为排险队长。任羊成最常见的姿态,是用绳索捆住腰,从悬崖顶上垂下去。他手持长杆抓钩,身上背着铁锤、钢钎等工具,一直下到红旗渠工地的头顶上。那里,有被炸药炸酥了、震松了的石头。这份危险的工作让任羊成丢了四颗门牙。那是一次除险过程中,一块石头正砸在嘴上。一排门牙被砸倒了,压在舌头上。任羊成张不开嘴,舌头也动弹不得。他从腰间拔出钎子,插进嘴里,生生把牙别了起来。随后吐出一口血水,四颗门牙随着被吐了出去。他长时间腰拴大绳悬空,身上被绳子勒出一条条血痕。血肉模糊,粘住衣服,脱衣服时要扯下一片血痂。磨得时间久了,腰上竟然结了老茧。任羊成腰间的老茧,曾让穆青为之落泪。(作者:闲隔断)

03:11

水的前世今生。红旗渠的水来自于山西平顺县的浊漳河,当时,为了支援林县修建红旗渠,山西平顺县委毅然更改了修建两座水电站的规划;平顺县石城和王家庄两个公社让出了近千亩耕地,迁移了祖坟,砍掉了一批树木。想法单纯,就是“咱天下农民是一家,不能看着林县阶级兄弟受干旱的害,过苦日子,平顺毁几百亩地,能救林县几十万亩地”。

市场化后的今日,红旗渠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山西、河北与林县争抢水源,争纷不断。渠上游开了24个放水囗,8个大虹吸管道,甚至有人在两处炸毁红旗渠岸数十米。

现在红旗渠水流量只是原来的六分之一, 灌溉面积由60万亩下降到29万亩, 用水由不要一分钱变为每年向山西交水费数百万元, 一手交钱, 一手放水。

依然缺水的林县人,这次没有战太行,而是选择了出太行。十年修渠,造就了一只技艺精湛的施工队伍,这只队伍奔赴全国,成了林县人的新名片,鸟巢水立方,等等等等,都有林县人的足迹。

(文字创作:闲隔断)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因难,上级决定全力保证人民生命,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 县,林县人“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明撤暗不撤,坚持继续施工。凿青年洞时,上级经常派人下来检查。施工青年们在路边安置了观察哨,一旦发现有小车经过,立刻挥动红旗,示意洞内的人停止施工。等车走远后,又继续干。一年半完工后,因为三百个小年轻的壮举,此洞命名为青年洞。(作者:闲隔断)

永远的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经安排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到红旗渠参观,理由是:“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是的,政治家都是话里有话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举全国之力的奇迹,红旗渠是地方行为的奇迹,两种模式,相得益彰,一体两面,少了哪个,都不完整。一面是团结协作,一面是自力更生。(作者:闲隔断)

03:07

2/3  扁担精神纪念馆

扁担精神纪念馆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100平方米,展出各类珍贵照片480张、实物160件、实景4个,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扁担精神”的诞生与传承,真实记载了70年来石板岩供销社干部职工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凭借“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以肩膀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任,以脚板翻山越岭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铸造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扁担精神”。目前,纪念馆已成为红旗渠干部学院教育实践基地、全国供销社系统传统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世纪50年代,石板岩供销合作社靠着一根扁担,翻山越岭,走村串乡,全力服务当地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创造出了闻名全国的“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文字作者:Mage)

石板岩的新时代

石板岩乡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山高沟深,自然环境优美。 如今这里交通发达,旅游发展,山乡大变化,市场经济风生水起,不仅有扁担情大型购物中心,还有电子商务互联网+业务。


3/3  谷文昌纪念馆

谷文昌纪念馆位于林州市石板岩镇太行大峡谷内,南湾村西侧,南面靠山,北俯露水河。项目规划占地18636平方米(合28亩),东西长260米,南北最宽处90米,最窄处30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概算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期约10个月。
作为安阳市级廉政教育基地,谷文昌纪念馆与谷文昌故居遥相呼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静思冥想,洗心补钙的精神圣地。

谷文昌同志是河南省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采写了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新华社全文播发。18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2009年6月正式播出。201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记叙了这位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撰文称赞“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的县委书记的生平事迹。(文字作者:宋卓易)

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精神洗礼。2015年10月27日,“谷文昌纪念馆”奠基仪式在谷文昌故乡安阳林州市石板岩镇举行。

阅读 1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