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向着明亮那方——金鹰小学全员教师暑假读书之做骨干引领者

双减
创建于2023-08-05
阅读 14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阅读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师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这个暑假,金鹰的教师们依旧走进书籍的世界,感知书籍的无穷力量。开卷有益,捧书而读,美好的教育,从学校骨干教师阅读书本,做骨干引领者开始……

走进文本,走进儿童

  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而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让他们喜欢学习并学会学习,获得生命的成长。让我们走进《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去寻求教学的真谛吧。——骨干教师 陈秀霞

阅读感受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和阅读教学》,是朱自强教授用自己对儿童文学的切身体悟和实践案例研究,来写的一本很实用的书。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情和理相交融。读完这本书,我会对童话、绘本、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在书中,我读到了它们的更多价值,我不能浪费它们所承载的厚重,要更多去挖掘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东西。而且,我们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好词好句”(形容词和成语),应更重视对动词的运用。语文教学不只是教师的一份责任与义务,让学生收获知识,学会做人做事是更重要的。我必须从走进文本与儿童开始。

不为点缀而为自省,反观自己的教育智慧,发现课堂独特魅力。

  如果心无诗意,就很难发现课堂上流溢的美;如果心无智慧,就不要指望对课堂中闪现的灵光能作出会心的响应。从根本上说,所评之课不过是观照自己灵魂的一面镜子。评课中,在发现他人的课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个新的自己。走近《听王崧舟老师评课》,去发现课堂承载的课程价值、教学规律、教育本质,彰显“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学术信念。——骨干教师 秦晓雪

阅读感受

  打开《听王崧舟老师评课》,第一眼就被作者自序的标题所吸引--“不为点缀而为自省的评课”,人们常言“开宗明义”,给评课加上这样的前缀,王老师似乎是在剖自自己评课的用心,又更像是在向读者强调评课的本来意义。王老师却以课为镜,反观自我,翻出了评课的新意,这样的眼界,这样的胸怀让我心生敬意。

    王老师借谈评课告诉我们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着三种境界:第一境,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第二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第三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读来玄妙,咀嚼一番又觉得言之有理。教无定法、课堂生成、教学艺术这些名词术语不都是在印证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追求吗?如夫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把生命和灵魂嵌入教学,让课堂成为自由和率性的道场,这样的语文课堂令人神往。

青少年素质读本,提旨深度的开掘,情感魅力的展示

  小小说近几十年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很欣慰这本书有中国最优秀的小小小说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可以窥望小小说家们抱玉握珠的才华,领略当今中国小小说异彩纷呈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品读《在马路上奔跑的鸡蛋》——骨干教师 崔靖宇

阅读感受

  小小说比较适合青少年阅读,短短一两千字内,用精准的文字讲述了一个给引人入胜,相对完整的故事,好看、好读、好玩!故事中有写人绘景,还有记叙抒情议论,运用了诸多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在浮躁的当今,能够静下心来读这样一本书很能锻炼,考验读者的想象力,提高读者的文字功底!

站在儿童立场,为真学而教

  作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没有思想的变革就没有其他变革。让我们走进冯卫东老师的《为“真学”而教》,探寻其中的奥秘。——骨干教师 石丽媛

阅读感受

  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当前教学变革最需要做的,也是根本性的一件事是,回到或站在儿童立场上,重构我们的教学。要多用儿童眼光看待儿童,了解儿童,从他们那里出发,让我们的教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儿童立场是我们应该遵循知秉持的教育哲学。

    儿童立场不同于成人立场,也不同于学科立场,我们自然不能说后两者都不可取,但有一点--要确立和尊重儿童立场,这是大前提,在此前提下,兼顾成人立场和学科立场,并使王者实现互洽,才能更好地弹奏教学这部钢琴。

以温润内心,寻觅教育中的清风明月

  学校是柔软的,教育是浪漫的。让我们走进《玫瑰与教育》,观看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感受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让我们以温润浪漫的内心,寻觅教育中的清风明月吧。——骨干教师 穆小燕

阅读感受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的底线,更应是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种种情形,种种原因,是不是曾经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们的心灵呢?窦桂梅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星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尚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地长大。

传播数学文化,促进素质教育

如何让枯燥的数学变得好玩?

如何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故事?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让我们走进小学数学拓展课堂,去学习《小学数学拓展课:教什么,怎么教》——骨干教师 刘晓丽

阅读感受

  一名数学教师,不能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数学教材上,而应该勇敢地从数学教材中跳出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习教材之外的数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冷冰冰的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习好玩、有趣、有魔力的数学。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数学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自由探索,行走在智慧数学的道路上,最终喜欢上数学,进而喜欢上数学课。小学数学拓展课教学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明白了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带给孩子一些什么。

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育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的《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曾一度被推荐为教育教材,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书中所描写的爱国情、师生情、母子情、朋友情……让我们动容,更让我们震撼!接下来请和我走进这部世界文学名著,一起来品味“爱的教育”。——骨干教师 张琛

阅读感受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

    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感悟颇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爱为底色,热爱学生、欣赏学生。教育其实并不深奥,它的一切智慧都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好的教育契机,有效地传播教育正能量。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不像工业上的批量生产,迅速出炉。农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孩子就像农作物一样,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生长季节,需要静待花开。”教师对学生每一句欣赏的话语、每一个欣赏的眼神,都是播种在他们心里的一粒种子。这些“种子”会在孩子的心灵土壤之上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沁人心脾的花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心呈现,忠诚无言。教育是强国之本,教师是兴教之源。教育和人类世界中所有最美好的事物一样,它的本质是爱。教师,就是以爱为底色,播种幸福的人们。我要以爱为起点不断丰富提高知识素养和道德涵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哺育学生乐观向善、崇尚科学的精神,用真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做有温情的教师,做有温度的教育。

因材施教  绽放个性之花

  为什么教育必须是刚刚好的,刚刚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时候的教育是刚刚好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陈文先生写的《教育必须刚刚好》。——骨干教师 赵亚琴

阅读感受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就被书名所吸引,如何做到刚刚好?于是迫不及待的翻开来读。从中了解到关于“教育必须刚刚好”的解释:是作者对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这是一种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的教育。如同教育是农业之喻,水分和养料即不能匮乏也不能过度:而且要顺应时节,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有耐心、有定力,如春风化雨,水到渠成。

    若要教育刚刚好,需要教育人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需要教育人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需要教育人让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早有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教育,必须刚刚好!

教育,从爱开始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师对学生的爱,如此平凡,但能让学生深深地感觉到。就让我们走进《教育,从爱开始》深深感受爱的教育!——骨干教师 高燕红

阅读感受

  我认为“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教师要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我们要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

改变我们的心态,让我们做到爱学生,爱生活,爱教育事业。

  读一本书,就像在土里种一粒种子,缘分到了的时候,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读一本书,就像和各种人物和世界相遇,当我们在真实世界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会慨叹文字的神奇力量;读一本书,就像输入大脑的编码,当我们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书中的知识和方法便会与之相联系,给你产生灵感、想出办法,便看见了成长!让我们一起从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老师》一书中汲取力量。——骨干教师 李波

阅读感受

  走进他,他是一本本语文课本;走进他,他是一篇篇教育文章;走进他,他是一部部厚重的白话文小说;走进他,他是一生践行着教育理想的执着者。他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的大师——叶圣陶。读叶老所著《如果我当教师》,就仿佛一个邻家老人正坐在你的面前,循循善诱,殷殷叮咛,情真意切。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里,包涵着为人师者的教育理念与宗旨。爱心唤醒爱心,热情点燃热情,真诚激活真诚,重规则将教会学生自律;做奉献将教会学生付出;会感恩将培育孩子的善心;讲谦逊将教会学生上进……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就让我们从每一个细节开始。 

读懂孩子心 务实教育本

  别以教育的名义伤害孩子,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不是由一个又一个年级、一门又一门功课组成的简单体系,孩子是一个生命体,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让我们共读《读懂孩子的心》。——骨干教师 谭萍

  读完《读懂孩子的心》,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人类自我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只是有时候孩子学习的能力被局限住了。我们强调老师要怎样按部就班地教,而不是强调学生怎样学。实际上,一个人学习的主动性一旦被激发出来,没有人教他,他也能够学得很快。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就是他成长的过程,伴随着成长,不断地增长知识是一种更天然、更自然的教育方式。当一个老师的在课堂上使劲儿地教,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把错误的事情做得好上加好,必然而且会不可改变地导致糟上加糟的后果。正确的方法是做正确的事,即便做错了,也可以重新尝试。教师应该明白要激发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去尝试。当学生有主动性想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老师所做的事只是稍微点拨一下,学生来讲一大段回应的话。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里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是学生要学习,而不是老师逼着学生按照教材往前推进。希望老师们都能读懂孩子心,务实教育本。

震撼教育   兵法在手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工作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处理问题的能力要超过学生发生问题的速度,做智慧教育者,让我们共读《班主任兵法》。——骨干教师 张艳飞

阅读感受

  暑假里,我读了《班主任兵法》,收获颇深,自感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存在很多的盲区,不由对万老师的种种招数由衷地佩服。在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教学事例被作者万玮老师用非常生动诙谐的语言细细陈述,娓娓道来,让我在每读一个故事时仿佛身临其境,每读完一个故事后都会很有感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喜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许多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为我们演绎了多种角色,展示了新生代教师的风采:一位剑法高超、临乱不惊的武术家、一位处事干练、善于应变的政治家、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一位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心理学家。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智谋家……我读过之后,感觉受益匪浅。成为一位好的班主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该刚的时候要刚,该柔的时候要柔。他可以为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而对班级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的处罚,也可以在学生情绪激烈之时审时度势,稍作退让。而总体来说,班主任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有要求有宽大为怀。读完此书,我逐渐认识到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必须用心去研究。像我们这样年轻的老师更应该不新探索,不断积累,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执书而教,是耕耘匠心……

          捧书而读,是追求诗心……

     师者,当怀一半诗心一半匠心

     诗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脚踏实地

     诗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证境界

     诗心是致其广大,匠心是尽其精微

     诗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让美成真

阅读 14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