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有吸引力的心灵》一书后,让我深有感触,幼儿教育并不像自己原来想象的如此简单,对于每一个孩子,要从心灵开始接触、了解他们,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幼儿教育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是开始于降生地终生教育”。著名的世界领袖甘地认为,教育应该延伸至整个生命。科学不仅认为终生接受教育是必要的,而且事实也证明,终身接受教育会使人获得成功。作为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地学者,是为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地先驱者,要将人类已有地文明,利用幼儿能接受的形式,帮助他们积累、掌握,同时也为人类文明地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以人为本地教育理念也逐渐在幼儿教育中形成。教育不应该以仅停留在时间表、活动安排表上,而是应该与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的。
幼儿的内在力量,在适当地帮助和关心之下会使幼儿变得更加坚强,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作为教师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对处于成长期的儿童给予科学地关心和关注。并不是单纯的只给与儿童物质上的帮助。就像保护他们使他们免受身体伤害一样,我们也应该保护他们的心理,使他们的大脑和心灵免受伤害。因此我认为教师的威严并不来自严肃的面孔,而是来自于他们能够给以孩子的帮助。教师真正地权威呵护尊严就在于此。
二、重视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蒙台梭利认为: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地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地心理能力。儿童就具有这种心理能力,他们地智慧与成年人地不同。
在我们人成长地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类型,这些阶段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明确的。在0—3岁这个阶段,成年人是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地,无法直接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在3—6岁阶段,心理类型没有发生多大地变化,但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我们作为教育6岁之前的儿童的教育者,是儿童进行第一个转折期的影响者,儿童已经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思考、解决不同地问题。从0—6岁这一阶段,人类的智慧就在这一阶段形成,不仅是智慧,人的心理定性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地。
语言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儿童学习说话地时候,不但学习不同单词和单词地意思,事实上也学习了句子和句子地结构。成年人是通过大脑学习地,而儿童则是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知识输入了我们地大脑,我们有把它储存起来,我们与这些知识没有建立直接的练习,就像一个花瓶与它里面装的水没有直接练习。相反儿童经历了一个转型的过程,知识不仅仅进入了他们地大脑而且促进了大脑的形成,成了大脑的一个部分。
作为学前教育者,我们需要正确对待每一个阶段的儿童,理解他们地需要,进而延长他们具有这种吸收知识能力的阶段。教育新地发展方向——向儿童地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向儿童地这种能力提供帮助,并提高儿童的这种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