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女士,已退休,但为补贴家用,在社区物业继续工作,自身及邻居遇到过一些电信诈骗相关事件。据服务对象描述,尤其是手机使用时,常有误点进入陌生链接和板块的情况,存在着被电信诈骗的风险。同时,作为物业人员,也经常听到社区内老人讨论“健康保健推销”的电信诈骗案例,感受到社区老人对电信诈骗的相关内容了解辨别不清。由于服务对象患有慢性疾病,也遇到过强制被推销保健品的情况。
(一)问题评估
1.对防电信诈骗知识、手段了解不足:因年龄较大,虽然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但使用不熟练,容易误点风险链接;
2.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有所欠缺:子女因工作不能时常陪伴在服务对象身边,并且身体长期遭受肩周炎、腰痛的病痛,遇到保健品推销,缺少人帮助服务对象辨别,导致服务对象比较相信保健品的理疗作用;
3.对社区老人所提出的诈骗手段和方法等问题,无法准确回应。
(二)需求评估
1.增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的需要;
2.日常遇到电信诈骗求助对象的需要;
3.自我防范电信诈骗意识提升,普及相关注意事项的需要。
1.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期讲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
2.发挥社工站和社区社工室的作用,在服务对象遇到无法辨别的骗局时,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
3.普及新型的诈骗知识,提高服务对象防电信诈骗意识;
4.链接社会慈善资源,提供相应的保健理疗知识指导和膏药等医用药品,缓解肩周炎、腰疼症状,并且给服务对象讲解教授一些相应注意事项。
1.收集服务对象相关资料,通过社工多次入户走访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问题、需求,相互之间增加信任感,从而建立专业关系;
2.多次入户分期给服务详细的讲解了“冒充熟人诈骗、保健品诈骗、不明APP、虚假爱心传递”等常见电信诈骗手段;
3.积极寻找到中志协应急委陕西服务队、陕西金色逸园养老服务中心社会资源,对接专业医师资源,为服务对象进行了三伏贴理疗,并且告知了服务对象三伏贴使用方法,同时告知服务对象正确的营养保健品等理疗相关知识;
3.社工站和社工室教服务对象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如何识别陌生链接,以及如何用“国家反诈APP”来防止受到诈骗,介绍了避免电信诈骗的小方法,劝导服务对象要筑牢心理防线,不贪图小便宜,不盲目跟风,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不扫码、不点击未知链接;
4.服务对象学习到相关知识,社工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引导鼓励服务对象发挥岗位优势,在社区积极宣传常见诈骗套路。
截止目前,社工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经过对服务对象多次入户访谈,发挥“五社联动”机制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对象的困难。同时服务对象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学到了许多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合法权益知识。再加之服务对象作为物业工作人员,积极发挥了岗位优势,为居民普及了权益保障知识,成为法治知识宣传员。小寨路街道社工站将会持续跟进服务对象情况,做好跟进工作。
1.近年来老年人诈骗案逐渐增多,为提高辖区老年人防范诈骗的安全意识,保护老年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社工在个案服务中,要重视法治保障、强化自身建设,增强老年居民预防电信诈骗的意识,提高老年居民对电信诈骗的警惕能力,有效改善了不法分子借着“养老”幌子向老年人实施诈骗犯罪行为频发的现状,维护了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让电信诈骗无处遁形,从而推动社区良性建设。
2.在“五社联动”机制下,本次个案服务以祥和社区社工室为平台,以小寨路街道社工站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中志协应急委陕西服务队为载体,祥和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陕西金色逸园养老服务中心为补充的机制,为其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