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城区一小“弘扬南水北调精神 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庆八一主题党日活动

百忧解
创建于2023-08-03
阅读 5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第96个建军节到来之际,为了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8月1日,西峡县城区一小党支部书记田青梅组织党员赴淅川县开展“弘扬南水北调精神 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庆八一主题党日活动。

在丹江湿地保护区汤山片区,城区一小党支部成员参观移民丰碑。

田青梅校长生动讲述了南水北调过程中淅川人民的牺牲与奉献。

1958年,丹江口大坝开工,淹没了淅川1座县城、14个集镇,最为富饶的丹阳、顺阳、板桥三川平原28.5万亩耕地淹没殆尽。1959年,淅川首批2万多移民支边青海;1966年至1968年,淅川7万多移民迁往湖北;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丹江水位的不断升高,淅川再次移民……这次南水北调,淅川共计移民16.5万人。移民工作中的干部和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内心境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一点,在丹江口库区移民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在一江清水送北方的背后,有着无数人默默奉献的身影。在他们中间,十几万移民群众背井离乡、舍家为国,挥泪告别故土,书写了一曲又一曲移民史上的时代赞歌。

同志们惊叹于南水北调工程攻克了数不清的技术难题,创下多个国内乃至国际之最,最终建成了穿越千山万岭、跨越大江大河的浩大工程;感动于淅川人民六十多年来为工程的奉献与牺牲,干部、群众先后移民三十余万人,实现“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创造了移民工作的“淅川奇迹”。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线,大家来到了淅川县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以现场教学、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感受淅川人民舍小家、为大家,远迁异乡、重建家园的伟大精神,学习南水北调工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担当、创新拼搏的毅力和干劲。

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是丹江口水库的一个移民村,为了一渠清水北上,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邹会彦和其他村民一起,从九重镇原油坊岗村整体搬迁至此。当年,他们为了南水北调工程造福人民做了无私奉献和付出。当下,则在五星支部感召下,在鲜红的党旗下继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

走进邹庄移民新村,聆听村民讲述:他们放弃了祖祖辈辈靠水吃水的发展模式,网箱养殖消失了、辣椒种植变成了无污染的果树种植和生态大棚,他们承受发展转型阵痛、自力更生谋出路,一心为的是护送一渠清水北送。

来到移民代表邹会彦家中,他家的小院落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楼客厅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到邹庄视察时的照片。

00: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吃水不忘挖井人”、“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在习近平总书记“江山论”的感召之下,城区一小党支部全体成员,在张燕妮副校长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

活动的最后,大家参观了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大坝。

接受红色教育,铭记渠首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淅川人民和党员干部身上“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渠首精神、“艰苦奋斗、创新求精”的工程建设精神和“忠诚担当、克难攻坚”的工作精神,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党员。

忠诚担当,大爱报国,南水北调精神彪炳史册,库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构成了新时代伟大的精神力量。

南水北调精神是爱国爱民、自强不息、务实肯干、顾全大局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胸怀全局、重整山河、改革创新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南阳、丹江口等水源地区优秀地域传统文化孕育的结果。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目睹了“南水北调”世纪工程转化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伟大实践,见证了“国之大者”,增强了党性意识、提高了理论修养,激发了奋斗意志,夯实了实干底色。下一步,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以南水北调精神砥砺初心、淬炼灵魂,以高度的责任心把党建工作落实好,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阅读 5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