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鹰: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研究
创建于2023-08-02
阅读 37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一时间,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再一次向世人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一如既往地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生活环境艰苦,却从未产生过退缩的想法,仍然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勇向前,创出了新天地。延安时期,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见公仆不见官”,也因此收获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虽然不用再面临生死的考验,但是却会遇到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要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就要发扬延安精神,不畏困苦、奋发图强,用延安精神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天,我就以“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与大家作以沟通交流、共同学习。

一、什么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包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包括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更包括了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然而,这只是延安精神的精神内涵而绝非本质。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延安精神是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的13年时间里,通过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自身整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革命精神,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先进性完全地体现了出来。因为广大党员的心中始终坚守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信心,所以才能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之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最终坚持到了最后、赢得了胜利。

  我们今天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用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精神教育广大群众,经过推广和发扬,把它们变成全民族的精神。但首先需要身体力行的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因此,发扬延安时代那种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的精神信仰才是我们弘扬延安精神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才可能把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使之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二、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

  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延安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近百年历史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未来奋斗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强大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虽历经八十年而绝不过时。通过延安精神的学习与贯彻,可以锤炼党员党性、提升宗旨意识、培养服务能力、赓续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大无畏奋斗精神,为我们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加油鼓劲,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一,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精神成果。当年的延安,是成千上万中国先进分子心目中的圣地,是成千上万中国青年积极奔赴的地方。延安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就是因为这里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能够指导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有被当时共产党人忠实践行着的“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的事实摆在那里,孰是孰非,不言自明。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党中央到延安以后实现的。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说它是中国的,因为它体现着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风格,凝练而深刻、生动而朴实。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表述得淋漓尽致;为人民服务,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了精辟的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立足点的准确表述。

  第二,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重要精神结晶。当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领导中枢建立在延安的时候,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经历了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特别是长征的考验和磨难,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政党了,已经在军事上、政治上、思想上逐步纠正早年不成熟时所出现的问题,并确立了自己的领导核心,围绕这个核心逐步形成了领导集体。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立足于中国革命在成功和挫折中获得的重要经验,是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重要精神结晶。

  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经付出了很大代价。仅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就从近6万人减少到1万人,而土地革命战争中反“围剿”的失败,更使中国共产党在红区的力量减少了百分之九十,白区的力量减少了几乎百分之百。一次次惨重的失败和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内越来越多的党员和干部开始深入思考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了帮助全党真正搞清楚这些问题,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军事和政治著作,这些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也成为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延安时期13年间,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成熟,在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中没有再出现大的失误,党的自身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也有了飞跃性发展。延安精神体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在这一时期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党的整体精神风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地把握各种历史机遇,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纠正党内存在的错误认识,始终保证党所领导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和发展。面对抗日战争开始时敌强我弱的态势和相持阶段形成的极为艰苦的环境,面对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带来的极为恶劣的生存困难,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边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党中央领导到普通战士,都积极投入生产。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帮助我们战胜了困难,渡过了难关。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并赋予它更为丰富的内涵。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就是在这个时期概括出来的,毛泽东号召大家要学习“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并指出:“延安县同志的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便是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群众打成一片。同时,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发表的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明确阐述了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并把它提高到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高度进行深刻论证,由此,“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不但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一切组织机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每个党员应该奉行的人生格言。

  第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本质特征的精神体现。延安精神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本质特征决定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不被任何险阻所吓倒,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中,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各种高官厚禄,不为所动;面对冰冷的铁窗酷刑,毫不畏惧;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绝不后退。虔诚坚定、舍身忘我的优秀品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就是因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的有力支撑,那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正是一切为了人民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党在寻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过程中能够坚忍不拔、上下求索,能够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决纠正自己内部存在的失误,在总结经验教训中认清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所讲的,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正是一切为了人民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党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退缩、不低头,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困难,赢得光明。

  讲了这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那就是,发扬延安精神,最根本的是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在新时代,我们党要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执政理念,保持一切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承与弘扬延安精神,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三、如何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精神是一座永远开采不完的富矿,加强延安精神研究工作,树立延安精神研究永远在路上的意识。要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是神圣的,要把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落细落实,聚作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要切实把延安精神传承好、研究好、发扬好,让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一起,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于如何弘扬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青年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完全可以值得借鉴——对于青年干部,让他们“在苦水里泡一泡、柴火里烤一烤,洗掉骄娇二气,确保关键时刻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担得起重任”“物质生活再丰富,都不能丢了延安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弘扬延安精神的时候,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务必牢固树立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就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他们从城市走向农村,再从农村包围城市,和人民同吃同住,进行军民大生产,正是这种“革命理想大于天”的理想信念指引着红色政权走向胜利,点亮着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无数革命先辈向死而生,始终“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远离战火硝烟,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保持“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理想信念,扎根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地方,无惧岁月的孤独和清苦,在长期的基层磨砺下知道“为了什么而出发”,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样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第二,务必要从延安精神中增强“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执着韧劲。革命年代延安的窑洞里马列主义能兴盛传播,南泥湾能成为陕北的好江南,正是得益于党的领导人和一批革命家“不辞辛苦入山林”,才能“敢教日月换新天”,取得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胜利。在今天,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梁家河”,它也许不像习近平总书记当初的七年那样漫长、也没有那样的苦,但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不怕苦不怕难,心中的那个“梁家河”,就是收获“大学问”的地方。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有咬定青山的决心和勇气,要有日积月累的执着和坚持,更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心和定力,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基层的沃土上打牢根基、开花结果,始终做到“苦中思进,乐中思省”,方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第三,青年干部要从延安精神中提升“砥志研思,精进不休”的学习动力。“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这是我们年轻人该有的学习态度。当年的毛主席,延安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不分昼夜地工作学习,让“窑洞马列”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灯塔;当年习总书记插队梁家河时,炕头上的书总是堆得满满的,不论是在什么场合他都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他从书本里、实践中积累了知识,奉献了青春才智,更加了解了广阔农村和广大农民。所以古人总结得很对,“人不学,不知义”,其实不学习则更不得志。学习,就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学习虽然是个苦差事,但苦中有乐,乐中有得。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想增长才干,就应该趁着大好的青春年华专心致志学习思考,刻苦钻研农村广阔天地的学问和艺术,摆脱“稚气”“书卷气”,多做一些接地气的事,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足下的土地,真正做到“苦练七十二变,应对八十一难”。

  延安,见证了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历史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养,走过一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在激流中勇进、在逆风中前行,汇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言犹在耳,我们要牢记嘱托,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弘扬好,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根据宝塔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高鹰同志在宝塔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一届二次会议暨会员培训大会上讲话整理)

阅读 37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