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改作为方法》第一辑:打捞课改的声音(读书笔记)

听花开的声音
创建于2023-08-02
阅读 3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本书一个世界!        

       这可能是一本越读越厚的书,因为书中埋伏了许多课改线索。让我们一起将《把课改作为方法》这本书读厚,读出思考,读出可能?

一、本章阅读提示

       杜威说:“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我们就是在剥夺孩子的明天。”而现实中的学校教育却一直在昨天的秩序里打转。我们看到的是,铁打的教育日常,流水的改革理念与经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课改的“观念缺项”和“行动乏力”。于是,打捞那些课改暗处的声音,就显得弥足珍贵。

二、本章专家观点:

本章楮清源老师引用了一些专家观点,有5个观点值得细细品味:

  1. 杜威: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我们就是在剥夺孩子的明天。
  2. 迈克尔·富兰:变革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事件。
  3. 台湾教师李玉贵:课堂教学要有设计感,设计的真正意义是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进而构筑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
  4. 帕尔默:课堂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伟大事物为中心。
  5. 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曹鸿飞: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找到适合的切入项目,并树立四种思维:质量思维、整体思维、整合思维、辩证思维。
  6.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孔凡哲:要能准确识别学生的喜好和关注点,识别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识别学生的参与形式、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识别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程度,并进行适时的评估和调控,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三、本章触动我的观点:

      1.如果教育的长远目标被悬置了,那么近期目标也注定会偏离。

      2.不要轻易做某个观点的俘虏,除非你实践了它。

      3.投身课改但不能沦为课改的囚陡,赢得课改阶段成果,却不能忘记课改的终极目标。

     4.课改校长、教师要把课改作为方法。

     5.催熟经验、盲目推广非常可怕;经验是有毒的,经验有副作用;今天已进入经验的黄昏时代。

     6.课改是不断走出偏见的过程,也是不断纠偏的过程,更是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

     7.课改已经从寻找捷径的“电梯模式”切换到敬畏复杂的“攀岩模式”,进入“慢养”阶段。

     8.课改很难有“最优解”,需要回到寻求“基本解”的层面,放下一试就灵的投机心理和功力心态。

     8.一个新概念、新经验在流行、普及过程中,可能被误读、异化、神化。

     9.课改要与投机者、急功近利者、叶公好龙者说再见;课改要反形式主义、拿来主义、跃进之风、过度创新这“四风”;拒绝“摸着石头过河”、“单打独斗”、“速成论”、“肤浅”;警惕课改领域野蛮人、教学黑洞、执念带来的危险。

       10.课改要手举火把探路,同时寻找灯塔守望!

       11.关注课改对国家、对教育的意义,也要思考课改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成长、幸福的意义。

       12.教育需要健康的圈子,各圈子要借智、借力、借道,共生,共融、公赢,而非抱残守缺,惟有各自方向身段,相互问道、取经,才能展现中国教育和声之美。

      13.共识就是生产力,可以降低课改的成本。课改起始阶段,要做好“向内营销”,营销愿景、理念、共识。


三、本章有关课改的论述、历程:

     1. 课改只是通往理想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成就人,发展人,基于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的目的。

      2.把课改作为方法,就是系统化、精准化实施,把学校方案放在一个框架内来有规划地推进。

课改源于浪漫,终于综合,精于精确。

    3. 观念一变天地宽。课改从来不是让我们双脚离开大地,课改是基于行动的哲学,行动是课改的最高纲领。

      4. 在课改人的视野里,反思从未缺席。反思就像疗救课改肌肤的“祛毒散”,可让课改减少功力、矫正目标、及时纠偏。反思可以窥见自己的“小”,可以洞见课改之“大”,反思有多深,课改就能走多远。“纠偏——自我纠偏——持续纠偏”是教育人理解课改的重要视角。

    5.课改,行动是最高纲领。课改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知道没有力量,相信才有力量,行动才有价值。

     6. 课改不至于课改,就是要从课改出发,以学生为圆心,不断扩大课改的半径,从而重建学校管理,重塑学校文化,再造学校课程;就是要从课堂上的学生自主学习,走向管理中的学生自治和生活中的学生自理;就是要让我们的工作不以考试评价为导向,而是以学生成长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再造为学生健康完整成长提供均衡营养。

      7. 成功经验的背后是精神,精神的背后是人,每一个成功的学校都是靠精神站立的——人。人,只有在精神世界里,才能真正活出精彩、活出幸福、活出喜悦!

    课改下半场,要尝试“经营人心”。

    课改只有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世界里筑起巢穴,才能安放好教育的灵魂。

    课改只有让与之相关的每一个人,在行动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唤醒自我,进而创造自我,课改才有未来;只有让课改人在变革中找到更高追求,成为内心有力量的人,成为有使命的人,教育才有希望!

      8.课改没有终点站,但课改需要有终点思维,终点思维就是先想好目的地,再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以终点为起点去思考与设计。

  • 课改的完整路线图:课改——改课——课改

        第一个课改,指国家层面的课标,教材,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改课,指通过课堂改革解决课堂上教师“怎们教”和学生“怎们学”的问题;

      第二个课改,一是对国家教材的校本化实施;二是学校在国家编写的教材之外能提供多少学生喜欢的课程。学校层面发挥其课程管理智能,让一切课程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 三代课改:第一代,改变课堂结构;第二代,改变内部教和学的关系,以及师和生的关系;第三代,改变教学意义指向完整教育,即深度课改,发现并帮助发现教育的意义、学习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 课改要经历四个阶段: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
  • 课改的三个面向:面向理念、面向技术、面向精神。理念让人们明晰方向,技术让人们行动有力,精神让人们持续行走。
  • 课改进程最终指向两个逻辑:一个是以变应变;一个是以不变应万变。

      课改不仅需要火把,而且需要灯塔;

      课改不仅需要关注今天,还需要关注未来;

     课改不仅需要药品疗救,而且需要营养品保健;

     课改不仅需要反思意识觉醒;而且需要持续的行动。

       愿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人心是在渐渐聚拢的,信心是一天天建立的,让我们同心同德共绘课改下半场的美丽画卷。

阅读 3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