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思想铸魂和师德修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领导人员师德示范研修班于2023年7月31日至8月6日在曲阜师范大学开班学习。
曲阜,孔子诞生之地,文化首善之区。
名家讲座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当好新时代“大先生”》
主讲: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荣誉会长。
顾明远先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当好新时代“大先生”》的讲座,道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强国要强教育,强教要强师,教师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好的教师影响深远。
顾明远先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说出了师德、教育和教育管理的真谛。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有广阔的视碧,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主旨报告
《坚持师德第一标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主讲:陈武,教育部教师工作师二级巡视员。
当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陈武司长作《坚持师德第一标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报告时提到的,现在社会对师德师风问题的关注度高,容忍度低,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避免在师德师风的原则性问题上出差错,要受得起自媒体时代所有人的监督。我们必须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让更多教师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提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5月31日,看望慰问北京育英学校师生时说,“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对广大教师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成为"大先生"的殷切期望。
现场教学一
参观师德教育基地——中国教师博物馆
中国教师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教师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博物馆。在孔子故里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立意不忘初心、赓续尊师重教传统;旨在为国弘文,彰显时代使命担当。中国教师博物馆紧扣“教师”这一对象,围绕“教育文物”“教师风范”两大主线,突出“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三大定位。
现场教学二
参观政德教育基地——孔庙、孔府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与孔府、孔林合称“三孔”。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同时也对后世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传统。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在教育理念上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在教育内容上,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而且尤其注重道德教育。在教育和学习精神上,孔子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育方法上,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演讲》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引用经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儒家的“和而不同”,是中国人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基本态度;和睦,但不求一致。习近平同志引用的这几句古语,阐释的正是中国梦的“中国性”和“世界性”,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丰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实现真正的大同社会。
现场教学三
参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孔子博物馆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适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垂范后世。由少及壮,由壮至老,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情怀,以天下万民福祉为己任,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为理想毕生奋斗。孔子博物馆从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五个部分来展出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教育不仅是中国的教育,也是世界的教育。
现场教学四
参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孔子出生地尼山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一代圣人孔子诞生在这里。
专家讲座一
《致敬先师 问道孔子》——杨金泉,孔子博物馆副馆长。
站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地品读孔子博物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等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师德。
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我们看到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行为准则。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和修养。同时,师德也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专家讲座二
新媒体时代教育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杨艳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管理教研部主任。
新媒体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教育网络舆情,杨艳玲主任从理论的高度给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常见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目的,信息发布的方式、资料,信息发布的原则,信息发布的“十不要”,怎样回答记者,回答记者的语言、策略等等,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每一种突发的网络舆情,都举出实例来对我们进行指导如何应对,受益匪浅。
专家讲座三
为爱插上智慧的翅膀——芦咏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专家讲座四
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家型教师培养——于发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分组研讨
研讨主题: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内容形式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建设。
六个组分别有不同的研讨主题。
我们第二组经过研讨,综合大家意见,总结如下:
一、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内容形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个人层面:认识不足。一些年轻教师对于比较特殊的儿童缺乏必要的教育手段,加之原生态家庭养成的我行我素作风,影响了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和谐相处;规矩意识淡薄,敬畏之心缺失,底线、红线、高压线意识不足,总是抱有侥幸心理;精神缺钙,责任、担当意识不足,进取心、事业心缺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学校层面:重视不够。疏于政治思想学习,缺乏系统培训,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和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师德师风教育仅限于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和教职工大会宣读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缺少务实举措。家庭层面:支持不足。有些年轻教师,特别是年轻女教师,因家庭条件优越,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和家庭上,工作上不求好只求保,缺少对教育工作的敬分析个人层面:认识不足。一些年轻教师对于比较特殊的儿童缺乏必要的教育手段,加之原生态家庭养成的我行我素作风,影响了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和谐相处;规矩意识淡薄,敬畏之心缺失,底线、红线、高压线意识不足,总是抱有侥幸心理;精神缺钙,责任、担当意识不足,进取心、事业心缺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学校层面:重视不够。疏于政治思想学习,缺乏系统培训,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和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师德师风教育仅限于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和教职工大会宣读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缺少务实举措。
家庭层面:支持不足。有些年轻教师,特别是年轻女教师,因家庭条件优越,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和家庭上,工作上不求好只求保,缺少对教育工作的敬畏。
社会层面:导向不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介入,部分负面事件传播影响较大,对教师地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值较高,对教师职业的禁令较多,教师稍有不慎可能会被举报,因此变得更加“佛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眼盯着高收入人群,慨叹自己收入微薄,漠视教师职业。
二、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内容形式的改进措施建议。
1.政治引领,思想先行: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教育政策文件精神,做到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传统的政治学习焕发生机,让主题教育震撼心灵,让教师矢志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2.精神补钙,职业认同:
新形势下师德师风教育,应着重抓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情感教育主要从“热爱”着手,对年轻教师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以典型、榜样影响其职业追求,让他们热爱教育;态度教育主要从“奉献”着手,引导教师静心教书,淡泊名利,杜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佛系”“躺平”现象发生;价值观教育重在从“观念”着手,教育和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把好教育的“总开关”。要用师德楷模、郑德荣式好老师、黄大年式团队的教育情怀和博爱精神,激励广大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3.专题培训,理论提升: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升本土理论,不断强化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行动自觉。通过理论专家和资深教师的讲解和分享,引导教师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以案说法,入脑入心:师德师风教育,通常可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在比较、辨析、批判、省思过程中,达到明辨是非、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杨艳玲老师的培训就是借助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阐释自己的思想观点,从正面给我们专业的指导,从反面提示负面的影响是什么,引发我们在“应然”和“实然”之间的情感共鸣。
5.多元体验,情境浸润: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形式,开展师德演讲、教育沙龙、热点透视、陪席研讨、案例分享、现场教学、情境体验、团队融合、典型示范、理论提升等活动,让每位教师砥砺初心,勇毅前行,实现自我完善与超越,永葆教育的定力与坚守。像这次置身于孔庙孔府、孔子博物馆、中国教师博物馆,沉浸在教育家舞台剧中,无形的师德教育尽在其中。
6.树立典型,见贤思齐:要健全教书育人楷模、师德先进个人等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对教师先进典型,要加在校内外的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崇尚师德、重德养德的社会氛围。听贵州的刘正恒老师介绍,安顺市去年出台了一系列尊师重教政策。只有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教育才大有希望,教育强国梦才能实现。
警示教育
主讲:孙祥新,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中国教师博物馆馆长。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影视教学
观看教师主题电影——《老师好》
《老师.好》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八十年代一个小县城的一中师生间从高一到高三的故事。主人公苗秋苑老师,是个严肃、严苛、几乎刻板的语文老师。他对教学极端负责任,也有很强的事业心。他着力培养好苗子,希望学生中的佼佼者能考上北京大学,以弥补他以全省高考第一名、已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却因家庭出身成份太高而被调剂到一所师范的遗憾。为了应试,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取消了一切副科,不允许学生们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他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家长式、命令式地管理班级,结果激起了班级义愤,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对立。
但是,就在这群古灵精怪的学生尽其所能折磨老师的过程中,却感受到了苗老师严厉背后对学生深深的爱——他为了帮助长脑瘤的学生,在班发动募捐,并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等等;……爱是掩不住的,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严厉背后那份深沉的爱,那份沉甸甸的期待后,态度也转变了,他们从对立到理解,为找到老师的车全班出动!
这是部让人思考有关教育问题的电影,如:老师这个职业好不好?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应如何看待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又应该如何?……这部影片让我们思考,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影,自己琢磨。
案例教学一
名校战略,引领学校返本开新——侯彬,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案例教学二
点亮一盏灯,数字化教育赋能精准教学的实现逻辑——王立新,青岛西海岸新区双语小学校长。
案例教学三
“五育融合”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赵国良,淄博市博山中学校长。
三位名校长分别给合自己的办学经验,办学特色,如何引领学校向前发展,做了很好的分享,对大家很有帮助。
艺术涵养:教育家舞台剧
以陶行知、霍懋征、李大钊、张桂梅四位伟人为背景的舞台剧。
以陶行知、霍懋征、李大钊、张桂梅四位伟人为背景的舞台剧,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如作为一名巨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有睿智的眼光和博大的襟怀,一心想要振兴乡村教育,在艰辛险峻的逆境中,他依旧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火热的爱,竭尽斗争之力将他们平安送达理想的此岸。我应该向老一辈教育家学习,我会认真反思自我,未来在工作中更加脚踏实地,坚守师德,在教育管理中以爱赋能,用心育人,向优秀的教育大家们看齐!做有温度、有责任、心中有学生的校长。
学员论坛一
一、乡村学校治理现代化—一重庆市合川育才学校校长,何海洋
二、四有党建责任——朱军,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校长
三、攀登文化引领下,青年教师(2-5年)"三维多面"式的培养实践——熊健,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小学副校长
四、集团化办学分享——蒙琳,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三小学校长
五 、“东北师大附中学术型学校建设”导向下的小学治理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杨梅。
六、以人为本育新人 砥砺奋进谋发展——戚劼,宁夏吴忠市滨河中学校长。
结业典礼
这次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领导和骨干教师,走进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师范大学,赴杏坛之会,问教师之道。一周紧张的师德培训,内容丰富而充实,既有教育名家的讲座和报告,又有曲阜三大教育基地的实地参观,让我大开眼界,打开工作思路,给我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受益匪浅。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感谢国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给我们提供平台,感谢曲阜师范大学领导的精心组织,辛勤付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特别感谢儋州市教育局领导给我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