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班活动负责人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558班 非遗活动

创建于2023-07-29 阅读138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它的每一个脚印都包含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文明。

非遗实践之旅

这次我们558班也深入探寻家乡非遗,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欣赏中华民族的灿烂风采,品味中华文化之美!

夏县鲁因手工空心挂面距今已有600余年传承历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心挂面纯手工精制而成,只用食用盐和面,无任何添加剂。

同学们亲自体验了鲁因挂面的制作过程。

同学们也品味了胜利的果实。挂面白净细嫩,易消化,有筋头,口感好。经过历代传承,以美味,绿色,营养好而流传至今,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之精华。

有人一针一线,一幅老花镜,用灵魂滋养,用专心浇筑出了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盐湖刺绣也在李田清的带领,与传承下,走出了山西。

整体蓝色的色调,大胆明艳,其中翅膀的色调由深到浅成渐变的感觉,金线缝出来的花纹,仿佛真的是知了在树上亮闪闪的模样

00:17
00:10

闻喜花馍在晋南花馍中独树一帜,以“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造型丰富,形象逼真”而冠名天下。

00:10
00:23
非遗成果
非遗花馍作品展示
文创作品
心得体会
草编传承

草编传承心得体会

 558班  李泛桦

 烈日炎炎,带着一颗赤城的心来学习和体验闻喜草编技术。

闻喜的草编是纯手工制作的,所有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以玉米皮,麦杆子等人们习以为常的田间作物为主要原料。玉米皮资源极为丰富,每穗玉米有近10片玉米皮,除了外层均可使用。春玉米皮厚而硬,秋玉米皮薄且软,把收取的玉米皮捆成小把,要捆梢部,以防发霉,捆好后及时凉晒。

草编制作需要一些基本工具,其制作工具也是居家常备的,而且普遍简易。如纺绳车(用家中老纺线车改造),剪刀、铁锤、钳子、钉子、(用于拉钉经线)、针、线(用于缝口缝带),水缸、木架、硫磺碗(用于熏白皮料和成品),另外还有几种模具(都是用木板,木条个人定制的)。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用于制作方坐垫,挎包,手袋等用品的一套模具。圆形,椭圆形,用于制作蒲团、坐垫等用品的一套模具,大小不等。圆柱形用于制作插瓶,笔筒,套盖等用品的模具,高低粗细不等,除此之外还有三角形,六角形,葫芦形等模具。

此次学习的草编技艺是缠扣编织法,缠扣编织法一般用于编织不同模型的提篮,草帽等。以编织提篮为例

第一步:用5-6根预先喷湿的麦杆作芯,外用宽1厘米左右的湿润玉米皮,光面朝外缠绕,使之成为直经为0.9厘米的粗圆杆。

第二步:把缠好的杆按尺寸弯成双杆,然后在双杆上结扣,扣要在双杆之间,扣皮要叠平,叠皮时将撕好的皮子两边向下叠成0.5厘米宽的条子,在双杆上每10厘米要结12-13个扣。

第三步:扣与扣,杆与杆之间形成一个小孔,将每个叠好的皮条通过小孔结缠在另一个杆上,把结扣剩余的一节皮再缠在继续编的杆上,并把结扣的头压在继续编的杆的下面,这样依此类推即可编出缠扣提篮。

第四步:缠成后,再像编提篮把那样编提手,提手和扣要拧紧,不能一揪就掉。                         

我在学习和实践手工编织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心得,首先手工编织需要耐心和恒心,编织一个作品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时候进展可能会很慢,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成果一定会令人满意。这次的实践活动教会我生活中要坚持不懈,迎接挑战和困难。其次手工编织还让我学会了专注和放松,因为在编织的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步都能准确无误的完成,让自己沉浸其中,享受乐趣。此次手工编织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织技巧和组合,我可以将自己的创意转化到学习中,并且在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最后非常感谢教我的师傅,让我

参观闻喜花馍制作

558班  丁鑫怡                                       

  传承非遗文化,领时代风彩——参观闻喜花馍制作基地有感

  闻喜花馍被冠以“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称号,是三晋大地上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积厚流光的民俗文化价值,闻喜花馍是一种面食文化,古时相传最早用于祭祀,后来演变融入到生活中,憨态可掬的艺术形态和大胆的色彩搭配使得花馍深受大众喜爱,更是将民俗文化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

  做花馍的具体步骤是一开始我们要冷水和面,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将面团放在面板上。继续揉面20分钟左右。之后把它们分成大小相等的,然后把他们揉成长条然后根据你想如城怎么样,可以揉成花蝴蝶、枣花、寿虫、刺猬等多种形状,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漂亮,甚至相比网上的作品都要更加丰富和好看,花馍的种类有很多,小花馍、大花馍、花馍蛋糕等,花馍的花样很多,样式很全,我觉得可以做成产业推向市场,会不会家园,还有我们带来一定的收益。更可以提高家园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并且去关注,他们知道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怀。

  非遗传承人贺铁芳老师告诉我们“闻喜花馍善于以物喻物,以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小小花馍内有大大乾坤。”花馍看上去简单,做起来还挺难。有时候看着你和别人的操作手法一样,可捏出来却是“四不像”。所以说实践很重要,老师经常叮嘱徒弟们,每一个手艺人都要经过对技艺反复打磨的过程,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令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一个个可爱的同学们感受着创作的快乐,品尝着制作的美食,更要把这份美味亲手带给爸爸妈妈品尝。我们体会着非遗传承的魅力,感受着面塑的艺术特色。

  一个个可爱的花馍,是我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我们要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传承非遗,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非遗文化“澄泥砚”

学习非遗文化“澄泥砚”心得体会

558班白若兰

  绛州澄泥砚是山西新绛特色传统手工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黄河文明的艺术结晶,目前也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与唐代,中唐时期被列为贡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余年,直到1986年被山西新绛县版画艺术家蔺永茂与其子蔺涛开发挖掘制作工艺,终于使失传数百年的民族瑰宝重放光彩。

  了解这些后我们去往新绛县寻找澄泥砚,近距离体会穿越千年的物质文明。降文阁澄泥砚坐落在降州龙兴寺对面,高塔笼罩为店铺又增加了一份古色古香。店铺里的砚台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之前只是在网上了解,亲眼看见后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的类型和样式。有的仿制成半个核桃的样子,纹理明确,栩栩如生;有的上面雕刻着一朵芙蓉花,婷婷欲滴,好像真的能掐出水来;还有奔跑的马,卧眠的兔,盘桓的龙等等组成十二生肖。还有一些孤品已经卖出去了,我们也只能在照片上欣赏一下,我最喜欢的是一件像芭蕉叶的砚台,整体温润透亮,延边也是雕刻成叶子的模样,另一边微微上翻,就连芭蕉叶的纹理都一条一条的展现出来了。不禁想起郑板桥先生所写的“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看完这些瑰宝后我们又听老板讲述这些澄泥砚的来历和制作过程。这些砚台的产生周期长达一年左右,仅仅是澄滤就需要几十遍,陈腐需要六个月,恒温脱水需要三个半月以上,即使这样,最终的成品率仅仅为30%左右。如果是仿照中唐时期皇家官窑做法挑选的话,精品的出窑率更是低于8%,所以在这么多的澄泥砚中,可以称得上是珍稀品的更是凤毛麟角,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当拥有一块澄泥砚的时候,需要将它好好保存,不能放在太阳下暴晒,也不能在干燥的空间里暴露,不能用开水直接烫浇,也不能用利器刮蹭,需要天天清洗,长期不用时也要用核桃油去保护,这样才能让墨汁呈现出最好的颜色。

  听完后真的受益匪浅,在五千年的华夏文化长河中,澄泥砚或许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块痕迹,但是在两位蔺师傅的眼里确是愿意花费一生去追求,重启澄泥砚不仅仅是我们查查资料这么简单,是需要师傅十年如一日的去用心打磨钻研,才让它能重见天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我们也应怀有赤子之心,努力做立足于中国文化基石上有能力去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传人。澄泥砚的重启和发展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是千千万万人对发扬民族文化的意识觉醒。所以说,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来为这件事贡献一份力量。

手工结绳

           参观一盏梨花 学习手工结绳  

558班 郑昀泽   

  7月23日,带着学校的暑期实践作业--非遗守护主题活动,踏上上了万荣县“一盏梨花手工结绳”非遗基地。一堵丝线穿梭下的结绳艺术品。

  手工编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给生活增添不少意趣。随着工业大批量生产,会手工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在此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体验到了手工制作的快乐。

  在本次参观学习中,我见证了一根根细丝在能工巧匠的手指的来回穿引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结绳编结师傅带给我的不仅是一项技能的学习,更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开始我们学习了螺旋节,结绳技师给我们发了练习用的编织绳,第一次接触手工编织难免新奇,我仔细观摩,认真学习就似孩童呀呀学语般,会了单纯的螺旋节编织方法。当我有点小基础了,师傅开始教我双绕线!老师说这也是基本编法之一。

  最后,老师说大家基本编法都会了,我们开始学习做点小成品!老师拿来了好看又柔软的编线,带领同学们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哈哈,开始有成就感了呢!

  接下来的一种新的挑战,新的成就,同时也是打击大家自信心的开始!因为我们开始做成品了,我精挑细选,选好材料,决定给奶奶做个生肖手链。我一边编一边错,老师一边教一边指错,又教一遍,可忙坏老师了。老师不急不躁,耐心细致,我也孜孜不倦,错了拆,拆完再编!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课程尾色,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压跟来不及学,无奈时间太快。师傅很有很多作品等待完成,我们只能依依道别。虽然时间有限,但是老师教会我们是无限的,学会了基础编法,可以运用到各种编织作品里面去;带给我们的审美,也是无形的财富!

  手工结绳艺品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是民族情感、个性特征和民族凝聚力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反映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手工艺品是生产者的艺术,它来自民间,为人民服务,实用与审美融合,物质与精神,继承传统手工艺品,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把手工编织融入部分商业气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进非遗艺术的传承。作为新时期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代代相传下来。     非遗守护,人人有责!愿我们人人都尽绵薄之力去保护我们的传统艺术文化!

                                      

盐湖刺绣

非遗心得体会

——寻访“盐湖刺绣”之旅

558班张羽星桐

有人以笔墨勾勒出眼前所见,或激扬文字唤起了一代青年的觉醒。有人在一来一回间,在一拨一弹间,谱写下山水有相逢。有人一针一线,一幅老花镜,用灵魂滋养,用专心浇筑出了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

随着地址,我们来到了几乎荒废的一个市场,刷上的油漆看上去经不起一丝风雨,随时都可能掉落,在一年又一年的岁月下,土逐渐为墙壁点上了新的色彩。可就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她身穿很清雅的衣裙,虽然有皱纹点缀,但依然显得那么温柔而又知性。她邀请我们进入,在那里我睁大了双眼,好奇的看着这里一切的新鲜事物。她好像也看到了我的惊讶,于是将一件件珍宝递给了我们。在我最眼前一亮,是一只知了,整体蓝色的色调,大胆明艳,其中翅膀的色调由深到浅成渐变的感觉,金线缝出来的花纹,仿佛真的是知了在树上亮闪闪的模样!她讲解时的笑容,带着一丝自豪与骄傲,好像这一件件刺绣真品都是她的孩子。或许时间流转无法观察,但这些作品就反映了她的时间,几个小时已经不是她的计量单位,少则几天,多则十几个月,已是常态。

她嘴里时时刻刻念叨着就是“慢呀,这快不了”

可是手却依然在缝着……

她跟我们说她其实只读到了小学三年级,笑着的。可她讲解时,又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情绪稳定,她的每一句都平淡自然,真切打动着我们的心。有时她刺绣中的好多东西,都与典故有关。或许她的学历不高,没有在那个年代上学读书但如今,现在,她也同样再热爱着知识。

她说现在学这个的人少,几乎就没有。她的传承人是她的姑娘,可是生活所迫,也已经很久没有接触了。她无法强迫有人去学习这一门技艺,一切都是心之所愿,或许它快要失传了。正是如此,她很认真的教我。在我眼里,她的针脚简直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与我那坑坑洼洼,忽上忽下的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原来她从六岁学起,是年少的喜欢。她说母亲,姥姥的手艺更巧。

她还告诉我,每下一针都要认真用心,要做出来能看的东西。她也有了一套独特的藏线头的小方法,整个作品一气呵成,没有第二笔。

在我们拍照之时,她也随口闲聊,让我们不要将照片发出去,她说她怕,怕她自己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图被某些“有心之人”抄了。在网络社会,上网一搜,便有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让我们不需要动脑,三分钟读完《红楼梦》已是小事,甚至抄袭也只是想不想。原创耗尽心思才为这个社会的某些领域提供了新的泉水,却逐渐被抄袭者榨干,尊重原创,更是尊重创造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它的每一个脚印都包含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文明,生逢快餐时代,愿意沉淀自身,守住传承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但仍然有人像李老师这样坚持的守护着一门技艺。通过这次的经历,我更进一步的走进了非遗,了解了非遗。我也与李老师相识,日后有空,希望能够继续学习盐湖刺绣。愿我们能够为非遗注入一份青春力量,让这份千年璀璨的文化,与时代奔涌的科技浪潮相结合。让它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

闻喜花馍

558班黄晨悦闻喜花馍体验感受

在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中,我跟随班级来到了晋南闻喜。闻喜花馍在晋南花馍中独树一帜,以“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造型丰富,形象逼真”而冠名天下。

闻喜花馍的历史源远流长,始创于南北朝,盛行于明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花馍发展史上,聪慧的人们把花馍同当地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融,逐渐成就了“有花馍就有事,有事就有花馍。”的习俗。闻喜花馍是山西省闻喜县的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干清朝,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历经前年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所用的工具包括擀面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花馍在人的成长路上伴随了人们一生,从孩子出生七天,外婆会蒸一个“老虎火獬”大花馍,寓意这为孩子遮住“四六风”,以保孩子平安康健。再到孩子满月时,会给孩子准备一只形象逼真的老虎,寄寓着美好的祝愿。在婚嫁时,花馍作为“六礼”中颇具特色的一种,男方会准备一对龙凤花馍,乃天赐良缘之意,女方还会用红丝把龙凤相牵,用小银锁锁住。

不仅是成长道路,在生活方面,花馍也是无处不在。在人们上梁乔迁时,人们会准备三个约一公斤重的大桃型白馍,还会蒸小石馍,寓意着:一是自己盖的房子结实,二是后辈人勤劳诚实。都取自“石”字的谐音。

在这次的研学活动中,我自己亲身体验了闻喜花馍的制作过程,专业做花馍的阿姨带我们看过格式各样的花馍后,我们坐在围桌前,聆听着阿姨讲解花馍的制作工艺:净麦,淘麦,磨面,发酵,起面,揉面,组装,着色,汽蒸,温醒,捏形,做底等,许多繁杂的的过程看得我眼花缭乱,是不能用一个佩服来形容。之后我们跟随着阿姨的教学,制作了我人生中第一个花馍——瑰丽人生

瑰丽人生,顾名思义就是玫瑰花,可是一朵小小的玫瑰花可不简单,你要留意擀出来的面皮厚度够不够,沾水的多少够粘住面皮了没有等等,总之,瑰丽人生总是要经历风雨才能看到,当鲜艳的红玫瑰娇艳地躺在我的手心时,我就觉得我前面的都不算什么。做花馍可比我想象中的难多了,你不仅要记住步骤,还要留意面团有没有不听话,自己沾到擀面杖或者哪里。既要小心手不被面团纠缠,也要小心自己做的造型有没有塌,诶,还真是难啊。做花馍的时候,我会因为自己的笨手笨脚而无奈,可是当我抬头看到阿姨却做的那么熟练,每一次的行动都好似刻在骨子里了一样,我感觉自己也可以,同时对阿姨感到深深地敬佩。

是啊,我们国家那么多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该有人来传承,继续发扬光大,在这里面蕴含的意义和美好祝愿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所以在未来,我们新一代会继续把这条路走的更辉煌!

调查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我是非遗守护人”带给我们的是欣喜,是得到成果的喜悦。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了自我,增强了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课堂,使自己陶醉在喜悦之中。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

另一方面,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经验,还要拥有一些应辨能力等综合素质,只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生逢快餐时代,愿意沉淀自身,守住传承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我们国家那么多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该有人来传承,继续发扬光大。

在这里面蕴含的意义和美好祝愿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所以在未来,愿我们能够为非遗注入一份青春力量,让这份千年璀璨的文化,与时代奔涌的科技浪潮相结合。让它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

阅读 13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