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专业阅读 凝练提升

创建于2023-07-31 阅读332

  2023年的暑假如期而至,宅家的我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呢?在“谷里书屋”溜达一圈,决定买本书来读读,于是就遇见了这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语文到底教什么》。

       在一线教学很长时间里我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学)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却是我的一种常态语文课堂。究其原因很多,如何从文本解读型课堂流程转变成语言学习型课教学方式,该书指导性很强,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现将读书摘抄与心得记录于此。

区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

  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首先要厘清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材内容这两个概念。概念很抽象,可理解为课程内容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这篇课文“教什么”。教材内容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用什么来教”,或者说是用哪篇课文来教。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课程内容,不是教材内容。我们常见的语文课流程是初读课文,然后分段讲读,最后总结练习。这样的教学流程就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的文本解读流程。老师解读的主要是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学生文本阅读感悟相距甚远。语文课堂里大量时间用于讨论教师对文本的感悟,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其结果必然会降低语文教学的效率,这也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特点相违背。所以我们往往会感到语文教学力不从心,课堂上明明讲了练了,为什么一到写话、作文都不会了呢?我们也会察觉到,语文课一周、几周不上,学生原来是什么水平还是什么水平,因为平常教师教的不是课程内容,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教材内容的分析上了。

        教师用课文来教语文,要依据课文合理开发课程内容。每篇课文除了生字新词,其他应该教什么,如我们经常在教学目标中这样写: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体悟文本人物品质,目标指向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显然不是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目标应该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目标指向人物品质是怎样表达的,这才是课程内容。否则一堂语文课上成了道法课。语文课要侧重于语言(认字、识词、语感)的积累,语文(听、说、读、写)方法的指导和语言表达的实践。课堂上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侧重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积累;三分之一的时间侧重于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重在会用;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侧重于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的表达实践活动。

语言积累是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条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这是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审美创造的基础,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构建包括两方面要素:一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越丰富,需要构建能力越强。二是需要构建的经验,通俗讲就是词怎么用,词和词怎么搭配,词和句子怎么组织,句子和句子怎么连贯,这些大多是凭经验、凭感觉,很难从学理上讲清楚。所以语言运用经验决定一个人的需要构建是否规范。因此语文课最重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抓好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运用语言的实践形成语感。我们拿到学生作文粗粗一读发现文章表达的意思是清楚的,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语病、语言表达不准确比比皆是。究其根源是学生本身语言习惯不好或者说语感不好造成的。靠老师改病句或分析指导治标不治本,学生有了大量规范的句子范型,才能逐步纠正不良的内部语言,逐步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言积累的基本方法就是朗读和背诵。对于朗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师都认同,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要区分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当下课堂中教师对如何读出感情用时过度,小学生朗读指导应追求“正确、流利”为重,强调熟读课文,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能够脱口而出。当然在重视语言积累的同时,教师也要处理好积累与运用的关系,处理好积累与理解的关系,处理好积累与语文知识方法教学关系。教师备课多从词语怎么用、句子怎么写、句子怎么组织,多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去钻研、去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经验。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彩,引导学生深入需要内部去体会作者这样用词、这样造句好在哪里。去发现课文语言与自己语言的差异,认识什么叫大白话,什么样的语言是高水平的语言,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运用语言是重点

  常见的“文章分析”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也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很重要,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花大力气培养的一种基本的语文能力。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训练“阅读”这一项能力,“阅读”只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还应该体现在“说”和“写”,也就是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上。一篇篇语文课文不应该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蓝本。教师把每篇课文教学的重点瞄准在语言的“运用”上,准确找到每篇课文语用教学切入点。如:我们在教学《挑山工》时,要求学生画出“我”在哪些地方遇到挑山工。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理清作者叙述的顺序,也能理解挑山工爬山时走得不比游人慢。但是这样教学就忽略了这段话蕴含的语言表达方面的丰富资源。其实这段话中更有价值的是作者交代这些地点时所写句子的变化。又如: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第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分别画出课文中描写事物和作者联想的句子,然后分别读一读画出的句子,学生认识了事物和联想两个概念。第二种方法是认识事物和联想这两个概念后,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阅读时要思考文章中写这些联想对思想感情的表达作用,学生学到的是一种阅读方法。第三种方法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向文章写作方法方面去思考,认识写文章时适当写出自己的联想,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学到的是一种写作方法。

表达实践是目的

  语文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学语言终极目的是“表达”。表达是一种技能,而技能必须通过练习获得。现在的作文课是表达课,但除了作文了之外,就是练习基于阅读的表达,用课文情境,让学生进行表达。这种表达最大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把课文里的语言熟读并尝试运用,把课文里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这些语言去表述。

       当前语文课教师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读懂文本内容,感悟人文涵义,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表达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合理配置课堂内“理解”训练和“表达”训练的比例,增加口头或书面表达活动时间。其有效的方法是结合课文阅读设计各种言语表达的话题,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获得双赢。常见的方法有:复述课文,复述时加入主观的理解,并将新的信息与以往信息相联系;运用规定的词语描绘情境,如何把给出的词语可能多地组织到自己的话语中,如何把话说清楚、说连贯、说通顺;创设情境写说话,利用课文生成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说话或写话;答问练习,问题答案不追求结论,而是获得结论的方法或途径,重在结论获得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和表达质量的提升。

结尾语

  读用结合,知行合一。新学期,新理念,我期待语文课的美丽转身。让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 3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