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日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的“诵经典 悦童年”。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从诗人王维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厚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更是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结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从《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裁而来,表明诗人王维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心中己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
《山中送别》这首送别诗,诗人王维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盼望别后重聚,这正是此诗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称赞它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 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 :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这首《池上》,诗人白居易从小娃娃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腻逼真,极富韵味。而孩童特有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形象,令我们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绚丽风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小朋友们,还记得上一期“古诗电台”推荐的古诗《寻隐者不遇》讲的是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视频来源:大班级部各班级
图文编辑:陈 霞 续祖杭
初 审:丁 冉
终 审:高 艳 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