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美友5472563
创建于2023-07-31
阅读 2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兄弟

文 | 天敏 华之



    我正在李建强办公室采访,听到“咣咣”的敲门 声,一个满脸沧桑的人忽地进来了,大大咧咧地对我 一看,瞬间变得有点拘谨。李建强喊了一声“哥”。来 人好像怕我听见似的,直接走到李建强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悄悄地说:“兄弟……”

我见他俩好像有事儿, 就说:“我先走吧? ”

     李建强指着来人说:“他是退役军人, 功臣啊。” 我就知道他们不是亲弟俩。他有个哥,我认识的。此刻,我想起来,那年来我办公室的那个退役 军人。他一脚把我的门儿踢开,说:“我是21 基地 的……”一拍桌子,腾地一跃,坐到了我的办公桌上, 屁股对着我的脸……


他看起来是个干事儿的


    一切似乎来得毫无征兆。

    2018年 11月,渑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 李建强从县市场中心调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成了第 一任局长。

   上任之初,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没有经验可以模 仿,等待他的是一众堵在单位门口的退役老兵。他们 口袋里揣着证明,手里捏着八部委下发的相关文件、 政策,脸上的表情冷漠、镇定, 一副纠缠到底的架势。

    李建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请到办公室,端上茶, 奉上水,一一记录他们的诉求,并告诉他们自己的电 话号码,让他们记住,有事只管说,承诺所有的问题 都会一一解决。

    这个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好心人”劝告 他说:“老天爷呀,我们躲还躲不及。那些上访的能 把你撕吃了,叫你吃不成饭,睡不好觉,日夜不得安 生。”

    李建强说:“问题解决不了,躲了初一,躲不过 十五。我既然当这个局长了, 就不会选择回避。”

    果然如他人所说,李建强的电话像长了翅膀,几 乎一夜之间就传开了,电话一个接一个,找他的人堵 住门,连厕所都去不了。有时忙了一天刚回到家,屁 股没坐稳,敲门声就到了。来了就是客,李建强依然 笑脸相迎,端茶递水,留他们在家吃晚饭,认真倾听 他们的难处,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晚上翻来 覆去睡不着, 思索着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心都是肉长的,单是这态度,以真换真,将心 比心,那些吆儿八喝的人声音就低了,憋着一股劲儿 前来闹事儿的人劲儿小了,梗着脖子天不怕地不怕 的老上访户会说软话了,还有的老兵甚至主动劝解别 人:“李局长看起来是个干事儿的,咱们不要跟他过 不去。

    短短几个月时间,李建强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县涉 军信访人员全面登记在册,精准掌握人员数量、构成、 具体诉求,逐人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 安抚退役老兵的情绪,逐步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让 老兵们真切地感觉到, 他们现在是有家的人了。

    有个老兵抽噎着说:“要说我的事儿也不大,却 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礼遇。我敬李局长这个人,是 兄弟。”


老兵的事儿就是他的事儿

     2021年 5 月的一天清晨,还没到上班时间,一位 老人就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来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门 口,坐在台阶上眼巴巴地等。老远看见李建强,他赶紧扶着拐杖站起来,从口 袋里掏了半天,摸出一包揉得皱巴巴的中华烟,硬往 李建强手里塞。李建强不要,老人说:“我在孙子家拿的,装口袋 好几天了, 就等着给你呢, 你一定收下。”

      老人叫崔书连,陈村乡一心村人,今年90 岁了, 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说话漏风,耳朵背,走路腿 颤。为了见李建强一面, 他老早就从家里出了门。

      前几年,因为扶贫搬迁,村里人都搬到了县城边 儿上居住。儿子经济紧张,只买到了一幢小区的顶楼, 他腿脚不灵便,上不去楼梯,只得和老伴住地下室。 李建强说,他过年带人慰问老兵,到了崔书连老人的 地下室,才知道那种黑就叫伸手不见五指,不用打火 机照明,两人面对面都看不清对方的脸。阴暗又潮湿, 崔书连和老伴都得了关节炎。

     李建强看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这些曾经为共 和国出生入死的老兵,面对家国劫难,他们挺起脊梁 走进硝烟,如今岁月静好,他们却只能蜷缩在黑暗潮 湿的地下室。

      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李建强决意为老人换 个住处,让老人能安度晚年。他联系协调了近处的公 租房,动员社会力量添置了桌椅沙发,又自掏腰包, 替老人交了一年房租。后来,有家爱心企业得知老人 的情况,主动把公租房的房租承担了,老人住多久,他们就承担多久。

     搬进敞亮新家的崔书连老人,激动得不知如何是 好。他用指节粗大的手紧握着李建强的手不放,含混 不清地说着:“感谢李局长,感谢国家,感谢党。”李 建强愧疚地说:“崔老,对不起您,是我们的工作没有 做好。”

     后来,崔书连老人就成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常 客。每个月总要来一两次,来了在办公室里坐一会儿, 和大家说说话。杏熟时捎几颗老家杏树上的红杏,放 在李建强的办公桌上。

     赵红是一名退役老兵,但他还有一个称号:“上 访专业户”。

     最让他意难平的是,有一次他去上访,一个接访 的同志满脸鄙夷地对他说:“当兵是你自己去的,又 没有人逼你,你去当兵不就是为了自己吃饱肚子?说 保家卫国,有那么高尚?”当时他气得真想冲上去抽 他两个嘴巴, 但还是硬生生忍住了。

     可当兵的经历,一幕幕如在眼前。罗布泊,那可 是生命的禁区啊,放眼望去,茫茫戈壁,风沙漫天,看 不见一丁点儿生机。而他就是在那个挑战人体极限 的大漠深处,和战友们度过了几千个刻骨铭心的日 子,见证了共和国的辉煌时刻:原子弹爆炸成功。退 役后,别人问起他在部队干什么,他总是三缄其口。

     直到后来国家发布文件落实对“两参”老兵的待遇, 他才自豪地说:“共和国的勋章上,有我的一份荣耀。”

     如今,原子弹的蘑菇云早已散尽,当年英俊帅气 的士兵,鬓上也早生华发,待遇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 他反而成了人们眼中的“上访专业户”和“不安定因 素”。这口气他怎能咽下。

采访中,他一再说:“我这叫维权,不是上访。我 是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顶着无数冷遇和白眼, 和他的战友们自掏腰包,上市里,去省城,进北京,辗 转在讨说法的路上,成了让人头疼的“钉子户”。有 时候,他们专门找敏感时间去,去了又被遣送回来。 一来二去, 矛盾尖锐, 对立情绪严重。

     许多个不眠的夜里,赵红也在反复问自己:那个 曾经出生入死的军人和如今的上访专业户,是同一个 人吗?曾经身负的荣耀和现在人生的重轭,对等吗? 他也不想这样,可他没有工作,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两个孩子又有残疾,妻子一生气就要闹离婚,生活常 常把他逼到无法喘息的死角。

     李建强一边积极为他的事情东奔西走,一边密切 关注着他的生活情况。赵红身无分文的时候,打电话 向李建强求助,话未出口,先哭到哽咽,当年铮铮铁 骨的汉子,如今不得不为柴米油盐低头。李建强用手 机给他转了200元钱,解了燃眉之急。疫情期间,家 里的粮食蔬菜都吃完了,赵红正在为难,李建强已经安排副局长给他家里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李 建强又多方协调,让赵红当了村里的安保员,每个月 工资500元。

     赵红说:“我的事儿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但我看到了李局长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他尊重 老兵,理解老兵,把老兵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儿,我觉 得这就够了。当过兵的人,荣誉比生命都重,我不会 再给军人这两个字抹黑了。”

     李建强的办公室里,挂着3块牌匾,上面写着:“退 役军人的好书记”“两参老兵的贴心人”“老兵主心 骨”。下面是一串老兵的名字,有赵红,还有他的经 常一起上访的战友们。

张润法是渑池县英豪镇人,“两参”退役老兵,转 业后安置在英豪镇供销社工作。眼看到了退休年龄, 因为单位经济困难没有交养老保险金,迟迟退不了

休。此前,他多次找单位领导反映情况,却被推来拖 去,毫无结果。张润法找到李建强,迟疑地说了自己 的诉求。

     李建强不但听了他的诉说,而且迅速向县里汇报 了他的情况,又和供销社领导反复沟通,提出解决办 法。最后,李建强亲自拿着相关手续,出面协调,找 各级领导签字,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终于理顺关系, 把张润法的养老问题解决了。

     2021年 10 月,张润法顺利退休。一想到自己老 有所养,可以安度晚年,张润法揪着的心一下舒展了。 他见人就念叨李建强的好,说他这后半生的安稳日子 都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给的。

李建强却说:“不替退役军人说话办事,要这个 局干什么? ”

      “若有战,召必回。有李局长这样把我们老兵放

在心上的干部,我们就决不辜负党的期望。以前在战 场上党指哪儿,我们打哪儿。别看现在都是老家伙 了,军事素质或许退化,但不怕死的决心一点儿没有 变!”张润法如是说,一众老兵也纷纷表示:退伍不 褪色。

     现在,这些老兵都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咱 局”,他们有事儿没事儿就到局里看看,看能为咱的 家,咱的国,再做些什么。

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

      2019年夏夜的一场雨, 下得突如其来。

     被雨声惊醒的李建强,突然想起了什么,他赶紧 打电话叫来司机,两人驱车向分包的陈村乡范洼村驶 去。

      大雨如注,进村的路泥泞不平,汽车一路颠簸着 刚到村口,李建强就拿起手电,拉开车门冲进雨幕中。 司机迅速停好车,拿着一把伞,跟在后边紧跑了过去。

     范洼村是省级贫困村,有些贫困户的房子属于危 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分包这个村后,李建强挨门挨 户走访过,各家的情况了然于心。一下大雨,李建强 就开始担心村民的房子,一定要亲自跑去看看。许多 村民的手机里都存有他穿着胶鞋,冒雨检查贫困户房 屋,浑身被雨淋得湿透的视频。

      村民们都说,好多年不见这种好干部了,把群众 当亲人,干工作像拼命。

     还有许多老人,一见包村的人来了,第一句话就 是:“建强今天来没? ”

     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这 一声声牵挂, 是老百姓给出的最高赞誉。

当过 16年兵的退役军人高振说起李建强,同样 泪花闪闪。

     高振是驻马店人,退役后在渑池成了家,安置工 作就落到渑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管辖范围内。

      高振拿着安置卡去找李建强,内心忐忑不安。他 不是本地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渑池,总觉得自己像孤 儿一样,没有依靠, 理不直气不壮。

李建强热情接待了他。得知他的情况,不但多方

协调,把他安置到距渑池只有数里地的义马火车站工 作,又拐弯抹角,托朋友邀请义马火车站的主管领导 到自家小院吃顿便饭,席间郑重地把高振托付出去, 像托付自己的亲弟弟一样。

     这顿饭吃得简单而亲切,却成了高振一生中永远 难以忘记的家宴。

     高振说:“我想到的,李局长想得更周全。我没 想到的,李局长也替我作了打算。从来没有遇见过这 样的好局长。”

     高振从此管李建强叫哥,不叫哥不说话,李建强 也答应得响亮亲切。

     每年十月,爽利的金风一吹,段村乡四龙庙村的 几千棵牛心柿就摇红烁金,硕果满枝。由牛心柿制成 的仰韶柿饼更是软糯甘甜,柿霜如银,自古被称为“贡 饼”。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张东堂是四龙庙村的村支书。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他鼓励全村人家家种柿树,做柿 饼,发展第三产业。有一年,他打电话给李建强说:“李 局长,村里今年的柿子丰收了,柿饼的销路不太好, 许多农户都很着急, 看您能不能帮忙销售一点儿。李建强听了,二话没说,找人找车从四龙庙村拉 回一大车柿饼,托亲戚,找朋友,四处找销路。当年 就替村里卖了400箱柿饼,价值四五万元。让张东堂没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年,李建强竟然 主动打电话给张东堂,询问柿子的收获情况,又帮他 们卖了几百箱。

     张东堂激动地逢人就说: 没想到李建强作为一个 局长,为了帮助我们,居然可以沿街叫卖,更没想到 他年年都记着这件事, 年年帮我们卖。

一个个绵软香甜的柿饼,就这样牵系起李建强和 大山深处许许多多老百姓的心。而让老兵高诚没想到的是,她的一个小小心愿, 居然被李建强惦记了那么久。

     退役女兵高诚已经90 多岁高龄了,她的战友也 都不在人世了,因此无法出具身份证明,无法悬挂光 荣牌。李建强知道她的情况后,多方翻找档案,终于 查到她的入伍和退伍资料。由此还知道,高诚因身体 多病不能上班,宁愿辞职也不白领国家工资的感人事迹。

     李建强被这样的老兵情怀深深感动,专门为高诚 举行了一次隆重的颁牌仪式。当耄耋之年的老人佩 戴花环,手捧闪光的光荣牌站在镜头前时,她激动得 泣不成声。她这一生,最光辉的岁月就是入伍参军, 就是用战火硝烟点亮青春的军人经历。李建强帮她 佐证了那段时光, 完成了她的心中夙愿。

     随后,李建强又把高诚的事情向县里作了汇报, 县领导在春节前夕专程登门慰问了高诚,给她送去了 党和政府的关怀。

     春节后,高诚老人去世了,享年94岁。家人说她 走得很安详, 是笑着走的。

     “扶上马再送一程,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不 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李建强用一言一行在践行着他对退役军人的关怀和承诺。他曾因一个老兵的 求助电话一夜无眠,第二天才知道老人已经收到抚恤 金,却把这件事儿忘了。他曾为一个老兵办理证件辗 转奔走几千里,开了无数个证明,最后亲自把证件交 到老兵手里。他害怕家住农村的老兵有事到局里找 不到他,星期天他也坐在办公室。到了麦收时节,他 又掰着指头数算日子, 惦记着帮军烈属家庭收麦子。

     2023年6 月 13 日,新华社以《河南渑池:抢收小 麦 帮军烈属解难题》为题,报道了渑池县退役军人事 务局从相关部门协调机械,帮助全县家庭困难的军烈 属收割麦子的感人事迹。一时间,《光明日报》《河南 日报》等各大媒体纷纷转载, 读者点赞评论无数。

     接受媒体采访时,大家才发现,李建强的脸又黑 又红,胳膊上还晒脱了皮。李建强对着镜头,没有半句豪言壮语,只是说:“军烈属不给组织添麻烦,但我 们不能没有作为。”万众瞩目面前,他强调的,依然是 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但正如歌中所唱: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你是 轻是重。老百姓心里有面镜,知道你是浊是清。朋友 圈里,消息下面,那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就是最好 的证明。

他用单腿跪下的姿势

      这里是渑池县革命烈士陵园,沉睡着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中在渑池牺牲的349名英烈。

走进陵园大门,迎面广场明亮开阔,纪念碑肃穆 庄严,高大的苍松翠柏间,一座座黑色墓碑整齐划一, 一株株月季鲜红如醉。整洁肃净的接待室、陈列馆、 纪念馆、骨灰堂,分列广场四角,一面镌刻着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战士姓名的英雄墙,巍巍 矗立在广场中央。和几年前相比,如今的烈士陵园, 更像一个四季长青的大花园。整修烈士陵园,是李建强亲自操持的。这里的一 砖一碑,一草一木,甚至墓碑的颜色、质地,月季花的 间距、形状,汉白玉栏杆的花纹、高度,都由他亲手挑 选,精心设计。每个月,李建强都会带领局里的员工来到这里, 除草,剪枝,打扫卫生。在每一块墓碑前,他都会俯 下身子,轻手轻脚捡拾地上的枯枝败叶,单腿跪下, 细细擦拭墓碑的每一个碑面。那时候,他的脸上满是 虔诚与恭敬, 像是害怕惊扰墓园里沉睡的英灵。

     2022年8月,牺牲后埋葬在洪阳柳庄的宋维合烈 士,墓地要往烈士陵园迁葬。李建强亲自跳到掘开的 墓穴中,用手轻轻拂去尘土,小心翼翼捡拾起烈士的 遗骸,捧在手中, 宛若亲人。在场的人员无不动容。

     在烈士陵园沉睡的英烈,李建强能详细讲说每一 位烈士的光辉事迹,连讲解员都深为叹服。骨灰堂里 存放的骨灰盒,也都是李建强亲自抱进去,摆好,毫 不顾忌。他常挂在嘴边话就是:历史不能被遗忘,英 烈更不应该被遗忘。

     为了更好地宣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英烈们的事迹,李建强多方收集资料,精 心布置,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创造性地建起了杰出军 人展馆。

     整个展馆采取章回式结构,布局庄严大气,史料 真实丰富。在占地 300余平方米的6个展区内,收集 了各种具有革命意义及历史价值的藏品上千件,相关 图片数万张,展现千名荣立军功人员的名单、一等功 臣的图片和事迹的版面300余幅。一个个从炮火纷飞 中走出的鲜活英雄人物,一张张泛黄的承载着峥嵘岁 月的老照片,一件件沉默却澎湃着伟大力量的历史实 物,不但全面展现了渑池籍优秀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 和卓越风采,也让不畏强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在 这里得到传承。展馆建成以来,先后有徐元鸿少将、 黄明村少将等30多位将军和 10多位省厅领导到展馆 参观指导,全国各地党政军机关和企业、学校、社会 团体、退役军人及干部群众 10万余人次前来参观学 习,工作交流, 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李建强还请人填词、谱曲,编写了《退役军人之 歌》。“首长啊你别送,战友啊你别哭,完成了光荣的 使命,今天我要返故土。”大气磅礴的旋律,饱含深情 的歌词,歌曲一经问世,就受到了退役老兵们的喜欢 和热捧。一首歌唱出了老兵们对军旅生涯的无限感 怀,也在无形中凝聚起了广大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坚 守初心、建功渑池的时代风采和家国情怀。

      李建强还多次组织优秀退役军人代表走进学校、 机关,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讲座。也邀请当地 作家、摄影家、歌唱家们走近老兵,近距离倾听英雄 的故事,为他们留下珍贵影像,书写精彩篇章,在全 社会营建起尊崇英雄的浓厚氛围。

     2021年,渑池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被河南省退役 军人事务厅表彰为先进集体。2022年3月,渑池县退 役军人事务局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爱 国拥军模范单位”。

     荣誉接踵而至,李建强却无暇顾及这些,他常常 站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厅的一块牌子前沉思。牌 子上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 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 崇的职业。许多时候,他都在反思自己,退役军人工作,还 有哪些没做到, 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就这样赢了心

     2019年6月,渑池县第一家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 范店隆重开业, 李建强亲自前去挂牌。店主是一位退役军人,转业后,他不等不靠不要, 在李建强的帮助下,自主创业,开起了一家饭店。自 从挂了县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店的红字招牌,店里 的生意出奇地好。顾客们说,看到这块牌子,从心里 觉着值得信任。

     为了鼓励退役军人自主创业,李建强按照“一人 一档”的原则,对全县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多次有针 对性地在全县开展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优惠政策宣 传活动,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解答、精准指导、技能 提升等服务,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只要是退役老兵自 主创业的项目, 李建强都会亲自登门, 为其挂牌。

     退役军人费敏子,1984年入伍,1990年退伍,服 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一次。按照当时的政策,费敏子应 该安置。但由于多种原因,安置问题一直未解决。费 敏子也多次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反映情况。李建强 帮助费敏子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耐心谈话交流,思 想疏导,费敏子最后决定放弃安置,发挥自身优势, 带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振兴乡村。

     现在,费敏子已经成为全市“明星”兵支书,被任 命为三门峡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副会长、渑池 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会长,被上级部门授予 “河南省退役军人标兵”“最美仰韶人”“优秀党支部 书记”“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退役志愿兵闫年军因为安置政策没有落实,一直 上访。在李建强的开导和鼓励下,闫年军转变观念, 认为上访耽误创业致富好时机,不如凭自己出色的厨 艺创一番事业。2019年 10 月,闫年军在韶馨园小区 楼下开了一家小饭店,李建强亲自为他挂上退役军人 创业就业示范店的招牌, 生意红红火火。

     新冠疫情期间,闫年军自发为全县各值勤卡点送 去他亲自烧制的盒饭300余份,表达了他感谢组织、回馈社会的一片心意。

     目前,全县已挂牌“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 店”“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40多家,掀起了退役 军人自主创业的热潮。属于军人的坚强和自信,又回 到了这些退役老兵的身上。而像赵红、张润法等退役老兵,这些以前的“上 访专业户”,也都华丽转身,纷纷成了志愿服务者。 他们跟着李建强,进社区、下乡村,走访慰问,疏解开 导,宣讲政策,义务服务。李建强有时过意不去,想 给他们补贴点油钱,他们分文不取。张润法说:“我 过得也不富裕,但是,现在那种当兵的荣誉感又回来 了,能给老兵服务, 我觉得很快乐, 很有意义。”

     如今,这些老兵志愿服务者已经成为广大退役老 兵思想引领的宣传员、矛盾化解的调解员、应急处突 的战斗员、帮扶援助的勤务员,在社会维稳中起到重 要作用,也在服务人民中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敬意。

      还有些退役回来的年轻人无处安置,四处游荡, 李建强就直接让他们到局里实习。李建强说,社会是 一个大熔炉,年轻人还是应该及早锤炼本领,好尽快 融入到社会中去。

      退役有家,创业有路,困难帮扶。在渑池,一个 行政机关、服务体系、社会力量同向发力的退役军人 组织管理体系正日渐完善,一条系统联动、军地合力 的退役军人工作运行体系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 套彰显尊崇尊重、服务管理保障并重的政策制度体系 已雏形初现。而渑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路人李 建强,也就是这样,靠着初心、真心、用心、贴心的服 务,悄悄赢得了退役老兵们的赤心。

     5年探索路,李建强摸着石头过河,留下一串坚 实而深刻的脚印。5年奋进史,李建强捧着一颗真心 出发,把无言的爱洒在荆棘丛生的小路。还有很多感 人的细节,如青草葳蕤,不能一一记述。但许多人都 知道他的事迹, 也记住了他的名字。

      群众们唤他建强,老兵们称他兄弟。只这两声亲 切的称呼, 便胜过多少刻意的丰碑!

阅读 2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