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校园】《大概念教学》:问题情境 核心素养下的教育阅读(第2季):刘行陪你读书,共读第10天

Lcimy
创建于2023-07-30
阅读 3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核心素养下的教育阅读(第2季)

     刘行陪你读书,共读第10天

    ——翠湖初级中学生物教研组分享

好书领读

  整合性逻辑下的评价往往依托于一个个情境,这里的情境往往是真实性问题情境。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概念发生了从“获得”到“参与”的隐喻转换(Sfard, 1998),也就是说学习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建构的。如前所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未来可以成功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既然目的指向的是“为了真实情境”,那么学习就应该“根植于真实情境”。因此,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真实性问题情境。真实性问题情境不仅应该渗透于教学过程,同时也应该进入评价,从而引导教学和学习。(P178-182)

00:00
12:14
读书笔记
读书名片

领读者:刘行

读书格言: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读书感悟

  叶澜曾说过一句话来强调生成的重要性及价值:“课堂应是向未知领域挺近的旅程,随时都在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形成”。学生暴露的错误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成性情境。

       汉·韩英《韩诗外传》描述“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让学生写出文中表达的食物链。很多学生写成“蝉  螳螂   黄雀”,教师可以及时捕捉这一生成性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错误,交流并改正。在此基础上强调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再次巩固了食物链的特点。

       初中生物重要概念大多都比较抽象和复杂,学生听一遍可能会忘记、看一遍可能会记住,但是做一遍就非常容易明白。关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看着简单,但是应用起来,学生得分率却很低。如果直接问学生“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来是细胞。但是换成 “大熊猫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很多学生答不出来。

       对于概念的学习,有的学是机械记忆和简单套用,没有真正理解。变换着一个情境,学生就不会了;学习内容增加了,学生就忘了等。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实验情境,动手制作玻片,利用显微镜走进生物的微观世界。洋葱鳞片页临时装片、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菠菜叶临时切片等实验的实验材料易取,实验室现有的器材也能满足实验。所以,这些实验都可以带着学生动手去做,在做中感受“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真实的情境是一座桥梁,因为越真实的任务,学生的兴趣越大。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新知、应用新知,知识与情境结合才不会形成惰性知识,重要概念也要置于真实情境中才会让学生学的深刻,才能落地生根。

初审:王朝圆

复审:姚 懿

终审:梁莉红

阅读 3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