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文艺老兵去采风

无为行者
创建于2022-11-02
阅读 12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可惜当时没有手机拍抖音,辜负了从红河前线到金水河畔那一路的民族风情及边疆景色。即使拍出来的艺术价值不高,那文化史料价值也不可小觑。

       我们只有3个人的文艺采风小分队,如果以入伍时间来界定,分别属50后、60后和70后。除了我是随队的文艺小白,领队是昆明军区文工团团长、作曲家关庄,早在解放初期,他谱写的歌曲《我是苗家小姑娘》就风靡全国;另一位队员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曲家杨正仁,他创作的《阿佤人民唱新歌》至今还被人们所传唱。

   

    在金水河畔采风,左为作曲家关庄,中是作曲家杨正仁,后为作者。

      关庄在车上告诉我们,这个地处哀牢山中的金平县,曾经是云南军旅作家的摇篮。五十年代就有冯牧、白桦、赵季康、公浦、蓝芒等一批军队文艺工作者到这里采风。正说着,关庄正忽然把手往窗外一指:“快看,左边那座山就是白石岩,当年还是小青年的白桦,体验生活就在上面的寨子住过。”

       白石岩山顶上有一个瑶族寨子,山下坝区却有多个傣族村寨。多民族杂居的边境一带,解放初期的敌社情相当复杂,一个部队的文艺工作者独自在瑶族寨子过夜,危险性可想而知。白桦对此曾经回忆道:“为了我的安全,他们在五里以外都安排了哨兵,第一道哨兵是他们的狗,第二道哨兵是他们的老婆孩子,第三道哨兵才是握着砍刀和火枪的联防队员。”

        

电影《山间鈴响马帮来》剧照

这样的军民关系,这样的生活体验,在白桦创作的中篇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中就有反映。小说发表不久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同名电影,影片讲述了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盼着人民政府的马帮到来,偷越界河隐藏在山中的一股敌军企图袭击政府马帮和苗寨,谁知边防军和联防队早已作好准备,通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敌军全部被消灭在界河边。在美丽的金水河畔,

电影《两个巡逻兵》剧照

     关庄还讲了部队一位女作家深入边寨的传奇故事。她叫赵季康,是浙江嘉善人,16岁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中文系,1949年参加解放军,可以算得上部队的才女。她在勐拉村寨体验生活时,勇敢与温柔并存,敢于与当地傣族汉子一道犁田,也能与傣家妇女促膝共话家常。当她得知有位叫刀满妹的年轻妇女,因儿子得病去世精神上受到了刺激,为了安慰和帮扶这位傣族妇女,赵季康就主动搬到她家里,一住就一个多月。

电影《摩雅傣》剧照


        正因为有了这样接地气的生活经历,她与公浦合作,陆续写出了《两个巡逻兵》《摩雅傣》电影文学剧本,并被拍成电影。后来,在夏衍要推荐下,她还完成了电影《五朵金花》的剧本写作。

       

电影《五朵金花》剧照

       在这次采风中,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两位作曲家很少谈论自己,而是沿着当初军旅作家深入生活的足迹,在找寻那份久违的创作氛围与灵感。

       我在想,尽管这些作家在社会生活中遭遇过跌宕起伏,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将磨难锤炼成艺术的品质,在作品中彰显思想高度和艺术维度。我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作家白桦《一棵枯树的快乐》的那句诗:“一场极为恐怖的暴风雪之后,我的躯干终于被彻底折断了;枝头上还残留着最后一片绿叶,我,还在苦苦留恋着这个人间‍。”

      现在,我用笨拙的文笔记下这些往事,可能因为我也老了,但还不会糊涂.......

著名作家白桦

阅读 12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