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烽不是茶

无为行者
创建于2022-12-16
阅读 10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初见毛烽部长,是在1979年昆明军区文化部举办的自卫反击战幻灯调演开幕式上。他那诙谐幽默的讲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张“黑旋风”似的脸庞,让人感觉缺点文化人的气质,但他说起话来却很接地气,而且妙语连珠。真正了解毛烽在军旅生涯的故事,源于招待所里的“道听途说”。

    

特型演员古月慰问前线官兵

那年在北京八一制片厂的招待所里,遇见了原昆明军区文化处长的胡诗学,也就是后来的特型演员古月。因为我们都是昆明军区来的,又在幻灯调演上有过一次交道。这次我们住在招待所同一个楼层,常在四楼共用的盥洗间相遇。在与他零敲碎打的聊天中,得知毛烽部长原来是个老八路,不仅当过侦查员,还演过话剧。他当兵前还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在部队的培养下成为了文艺骨干,战争年代编写过不少剧目。解放后创作出《黑山阻击战》《英雄儿女》电影剧本,其中《英雄儿女》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

后来,我在资料中查到了电影《英雄儿女》剧本,是根据巴金的短篇小说《团圆》改编的。当时,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将1961年8月刊登在《上海文学》上的小说《团圆》,推荐给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成电影,导演武兆堤接受这个任务后,很快联系到抗大的老同学毛烽。导演对毛烽说:“这改编的事就得找你了,你在朝鲜战场生活战斗了多年,有着跟小说里相似的经历,《团圆》要拍成电影,必须要有大量的素材来充实它。”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

     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不少观众,都记得那句震撼人心的“向我开炮!”。那是在281.1高地东山腿的争夺战中,经过一整夜的战斗,除阵地上只剩下一名报务员外,整连官兵全部牺牲。他不断用沙哑的声音呼唤炮火支援,从早晨战斗到了12时。当敌人从三面包抄逼近阵地时,他连续呼叫我军炮火:“快打周围50公尺!打30公尺!打20公尺!”,指挥员急切问他:“你在什么位置,有何危险?”“别顾我,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这名志愿军战士最后呼喊,被毛烽原封不动地写进了剧本里。

编剧毛烽与妻子合影

编剧毛烽还在创作体会写到:“对于影片中文工团员王芳的形象,我是不陌生的,我爱人宁敏就是文工团员,文工团的生活,我是熟悉的,象王芳歌唱炊事员的临场采访、现场演唱,或行军途中的呱哒板宣传,都是朝鲜战场宣传鼓动工作的真实再现。”

    我想,如果该片编剧没有在朝鲜战场上经受过战火的考验,没有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的生活体验,不会写出这样勇敢的战士,这样生动感人的场景。对此,我想感慨一句:毛烽不是茶,却有着茶一样的清香与苦涩。

    

图为军旅作曲家关庄

      能品出这种味道的人,还有军旅作曲家关庄。在云南边关采风期间,关庄给我们讲了一个“是毒草还是鲜花”的故事。那是1976年11月下旬的一天,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对剧本《怒吼吧,黄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反方认为这个剧本是棵大毒草,理由是剧中人物林克文,竟然违背文艺创作的“三突出”原则!也有人力挺此剧,回应“三突出”是扼杀文艺创作的“狼牙棒”。面对争论不休的局面,话剧团领导只得请示时任昆明军区文化部部长毛烽。当晚,毛烽看完编剧王兴浦写的剧本后,立即决定:先排出来再说!经历过文革的人都明白,这个决定是要冒着政治风险的。

     据说“排与不排的官司”,最后打到了总部首长那里,得到的回复:“如果是××(某作家)写的,就不能排演;如果不是他写的,就可以排演。”我不清楚某某作家指的是谁?但一定不会是毛烽。

离休后的剧作家毛烽

在关庄眼里,毛烽部长不仅是值得尊重的军旅文化人,还是一位在工作中风趣幽默的领导。关庄记得有一次毛烽部长在给边疆群众讲解保护森林重要性时,用自身的形象作了个比喻。为了让到场的少数民族群众有个直观的印象,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往自己的头上一倒,只见带着茶叶的水沿着额头冲了下来。毛烽指着满脸的茶叶风趣地说:“大家看看,头发就好比树木,有“树木”的地方“水土”就被头发挡住,没有“树木”的地方,水土就会被冲走.......”

     听到这个比喻生动的故事,我从心里更加佩服毛烽部长那样的干部,他们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心里永远揣着一颗为民的初心。毛烽不是茶,但比茶更值得人们回味。

阅读 10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