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打架,该怎么处理?智慧的父母都这样做!

秀琼幼儿园
创建于2021-08-28
阅读 2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间相处出现冲突是难免的,有时候还会出现孩子间打架事件,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呢?


一、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吗?

    1.表达情绪

  3--6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对事物的占有欲就会增强,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不会表达,所以就只能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示拒绝。

      常见的情形:抢玩具。

    2.模仿行为

  一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从动画片、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或是成人的日常表现中学来的,他们并不知道打人的实际意义。

      常见的情形:打坏人、打怪兽。

    3.过度溺爱

  孩子在家都是有求必应,一有小脾气就哭闹打人,家长就会觉得孩子还小,都是正常的,就没有及时纠正,所以便会导致这种习惯愈演愈烈。

  常见情形:不给买想要的东西就打人、扔东西。

    4.引起关注

  一些缺少关爱的孩子可能会通过打人来引起成人的关注,或是来彰显自己的力量,来表示自己“有本事了”。

常见情形:无缘无故去碰其他人、把自己的“战绩”展示给别人看。


二、如何改正孩子爱打人的习惯?

1.及时制止

       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有打人的倾向时,应及时制止,可以蹲下来,平静而坚决的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是不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方式。

2.摆正态度

      发现孩子打人时,家长一定要摆出坚定严肃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这件事的错误是毋庸置疑的,千万不要处于逗孩子玩的心理,做出兴奋或是夸张的回应,让孩子产生误解。

3.正面引导

     不要特意向孩子提醒一些错误的事情,这样会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同时,家长要尽量避免给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影视作品和有暴力剧情的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绘本,通过故事给孩子讲一些该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处。

4.家园共育

      面对孩子有爱打人的习惯,家庭成员的态度是要共商一致的,家长与老师的态度更须一致,根据孩子的特性进行沟通,找到适合调教孩子的方法,恩威并用,奖罚分明,家园共育。

       例如:当老师向你提出你的孩子打人,家长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打人,总比被人打的要好”,自己孩子没受伤,就不当一回事,家长应该重视这件事,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要引导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请老师出面沟通,或在集体中向受伤的孩子道歉。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李天一这样的情况,孩子长大了才不会无法无天。”

5.家长之间要多理解包容

      活蹦乱跳、自主意识强、有个性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跟同伴之间的交往、沟通,老师和家长是不可能时刻干预的。孩子们在一起就不可避免磕磕碰碰,所以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家长们要冷静头脑、多沟通、理解、包容,不要把孩子间的摩擦蔓延到大人之间,酿成大人之间的争端。


三、孩子被打了,就是被欺负了吗?

         先讲一个亲眼所见的故事。莉莉和小静,是同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平时非常要好。有一天,小静的妈妈去幼儿园接她放学时,却远远的看见莉莉和小静吵嘴了,争执中,莉莉一下把小静推到了地上扭头就走了。平时女儿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静妈妈亲眼看见女儿居然被小朋友欺负,真是心都痛麻了。她一把冲过去抱起女儿,问她:“刚才莉莉推你,你怎么不还手啊!她这么欺负你,你还跟她做什么朋友啊!以后再也别跟她一块玩了!”小静从妈妈的怀里挣开,一屁股又坐回了地上,大声哭了起来……

        我们喜欢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去对待孩子们的矛盾。可是,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其实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我们教他们怎么来看待。他们的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经常前一秒还相互推搡打来打去,下一秒就已经擦干眼泪重新手拉手去追来追去。其实小孩之间的打架严格意义上说不算是打架。有时只是模仿电视上的“奥特曼超人”中扮演起了角色,莉莉和小静,也许只是一次好朋友之间再正常不过的闹情绪,可是在小静妈妈看来,却是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负。妈妈要求小静应该“还手打回去”、“别跟她玩了”,对孩子是一种“对方在欺负你,你不打回去就是懦弱。你们不能再做朋友了”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让小静比被好朋友推了一把更加难受。

        永远都不要小瞧“心理暗示”的作用。当我们的孩子还很弱小,不能保护自己时,家长的这些语言和行为,反而是一种对孩子的心理引导,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懦弱、自卑。

四、“被打了要打回去” 孩子如果没有打回去,以后会变得懦弱吗?

  相信大部分的家长,对于该不该教孩子打回去的困扰,皆来自于如果孩子不会还手,会不会以后因此而变得懦弱?有娱乐圈毒舌之称的金星,曾经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她的儿子在超市里被一个抢玩具的孩子无缘无故打了一巴掌,她让儿子打回去。儿子捂住被打红的脸,说:“不!他打我,是因为他的妈妈没教育好!我跟他不一样!”这句话让金星震惊,也深感安慰。

      学会化解内心的愤怒和仇恨,是孩子的必修课。人与人相处的平等和尊严,有很多种方式来表达和实现,并不只有“被打就还手”这一种。找到如何与人和平共处的方法,不仅仅是真正的自尊和自信的表现,还能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为他人着想的良好性格的形成。至于这个是不是懦弱,关键还在于看家长的引导,让孩子明白,没有打回去,并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而是应该用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另一方面,那种吃不得一点亏,稍微受委屈就要打回来的所谓强者,真的就快乐了吗?比肢体侵害要更难打破局面的是被孤立。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强大到谁也不敢惹,但那种真正谁都害怕,大家都敬而远之的孩子,内心深处绝对要比受了一点肢体伤害的孩子更加痛苦。教育孩子以暴制暴,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问题恶性循环。每个孩子有天性的差异,有些温柔有些急躁,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家长要深刻意识到,冲突并不可怕,而是应该把伤害事件作为一次教育的契机,与其教孩子如何反抗、以暴制暴,不如让孩子学会怎么样有效的保护自己。          

       其实还是那句话,孩子是一张白纸,变成什么样的人,在于大人的画笔在上面如何的涂写。


五、那么如果孩子真的挨打了,应该教孩子怎么做呢?

1. 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声的喊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对的!”

2. 如果对方继续打或者抓住自己,按住对方的手,把对方的手从自己的身上剥离,并迅速离开,确保不会有进一步的伤害。

3.遇到攻击性非常强的孩子,那么家长也可以建议孩子要减少和这位孩子接触的机会。

4.最重要的一点,不管在幼儿园或是在其它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如果发现身边的同伴打架,同样也需要告诉老师或家长,避免同伴打架事件发生。


六、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孩子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是纵向延伸的,也是横向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多用正面引导,加以教育,孩子们心身健康、健全人格比成绩更重要。

阅读 2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