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季轮换到数学模式

小白云
创建于2023-07-29
阅读 3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程背景

  在“夏天的天气”谈话中,孩子们说:夏天有雷阵雨、夏天很热、夏天的光线特别强、夏天雨后会长蘑菇、夏天需要防晒、夏天的植物长的更美……我调侃:“才入夏,你们很有经验嘛,居然知道这么多。”孩子们笑着:“因为我们经历过夏天,今年的夏天又来了!”

      我抓住关键词,反问:“为什么要说又?”

      贡语嫣说:“因为春夏秋冬,四季轮换。”

      我暗想,园歌歌词深入人心啊,于是接话: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四季轮换就像数学区里的模式。

      奇奇说:模式?多米诺骨牌可以排成模式。还有其他模式哒?

      我说:那可不,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模式呢。孩子们兴趣高涨,于是我们利用室内外游戏的时间进行了探索与发现模式的活动。

——○——○——○——○——○——

模式认知1:校园里的模式

      孩子们利用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和区域游戏等一日环节,分享了他们发现的模式——

  教师的话:在探索活动后,教师要化身为支持者,鼓励幼儿回忆与表达,孩子们聚在一起聊聊对模式的认识后,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有规律、会排队、一样的组合、重复。《教育心理学》中提到:4-5岁是孩子模式复制能力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关键期。所以教师决定追随孩子的兴趣,提供支架,由点到面,让孩子们对模式的概念进一步的建构。

——○——○——○——○——○——

模式认知2:生活里的模式

          核心经验: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序列(可以是重复或发展的),它不仅存在于数学中,也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于是在孩子们有园内找寻模式的经验后,我们发了调查表,支持孩子到生活中去找寻更多的模式。

  教师的话: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模式:图案、花样、动作、声音或事件等等,模式概念就是在物理、几何或数里可发现的所有具有预见性的序列,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模式认知就是对事物和对象具有隐蔽性、抽象性的规律特征的认识。那么在调查表收上来之后我们交流了一下,寻找了一下规律,孩子们发现的这些,都属于ABAB模式。小结的时候,我提倡大家在区域游戏中可以玩(运用)一下这种模式。

——○——○——○——○——○——

模式运用:游戏里的模式

      在接下来几天的区域游戏中,教师捕捉到了一些孩子们玩模式的镜头。

  教师的话:这些操作活动让幼儿能从模仿、复制的机会中,识别模式,建立模式。我想,对于儿童模式认知的活动而言,渗透于生活情境和游戏之中远比单纯的教学活动来得更重要、更有价值。

——○——○——○——○——○——

模式创编:我喜欢的模式

      集体活动时间,孩子们还创编了自己喜欢的模式。

  教师的话:书中所提到皮亚杰模式概念发展六个阶段的第三阶段:为复制一个次序,按照事物之间已经存在的顺序规则来进行复制到第四阶段为创建一个次序,创建一个顺序规则并按这种顺序规则将多种事物连接组合的阶段。孩子们能从具体形象的事物扩展到抽象逻辑符号,进行预测模式,并进行归纳概况,这是中班幼儿思维的转变,也是中班幼儿对数学模式的习得。

——○——○——○——○——○——

课程小结

  《评估指南》告诉我们: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在追随孩子关注天气的步伐中,孩子的兴趣因变换的天气也发生了变换,一次偶然的谈话让孩子们对生活中模式产生了兴趣,追踪至今我发现,孩子在没有成人影响的条件下会自然地获得很多非正式数学学习的经验,即使是偶发的情境也能够成为刺激儿童数思维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教师和成人是否能够将这样的情境和环境作为促进儿童数概念建构的重要来源。孩子们还会在大自然中发现什么?我将一直追随。

阅读 3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