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厚比肩“大先生”,业精当行“新理念”

小直
创建于2023-07-28
阅读 21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开班仪式

  2023年7月28日,南宁市第三中学三级名师培养工程第二期项目在北海顺利展开。上午8:30举行开班仪式,首先是项目负责人王倩致欢迎词,热烈欢迎南宁三中教师到北海进行培训。接着由南宁三中青山校区科研处宗焕波主任讲话,强调培训期间的纪律和安全问题,并督促各位老师珍惜培训机会,认真学习、学有所成。


学员代表发言

  接下来由青山校区孙喆老师代表学员发言。孙喆老师结合劳动教育表达自己了的感想。她认为在悠长的教育道路上,一个教师最好的状态,就是不断向下扎根、持续向上生长。教育,是以德而耕,而收获山河;是浇花浇根,而育人育心;是如泽如炬,而虽微致远;是心之所向,而不问东西。


《德厚才广 师德流香》专题讲座

  上午9:00,重庆三峡教育研究院陈定凡教授开展了专题讲座《德厚才广 师德流香》。陈定凡教授指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教育要有智慧。作为教师,要使命在肩,不忘初心,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中国建设成为神州大地,建设成礼仪之邦,建设成国富民强的国家,需要人才至上,教育先行。

  教授指出,完美教育应该要包括六个方面的教育:

  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心性,培养良好的心性,可以使自己更加调节自律,主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

  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德性;

  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知性;

  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习性;

  自然教育培养学生的悟性,了解生命的本质和万物的自然规则和法则,达到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

  因此,完美的教育不只在学校进行,还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紧密合作,使学生获得全面的优质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要成为大师就要具备德、才、智、行、路五个方面的关键能力,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多读书,多交友,多思考,多解题。


《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下午三点,湖南省特级教师易松春老师围绕主题“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开展讲座。

  易老师的讲座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1)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解读;

  (2)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3)对核心素养的解读;

  (4)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优秀案例展示。

      首先,易松春老师介绍了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背景,强调该方案作为育人蓝图和课程总纲的重要地位。

  其次,易老师还重点讲解了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科编写和课程实施五个方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修订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中, “完善培育目标,建构‘中国话语’”是最突出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新课改后的课程教学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底。

  讲座进入第二部分——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课程标准的制订主要是为了落实课程方案的基本精神,将课程规划蓝图变成具体的实践措施,同时也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

      易老师详细地比较了2022年版和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总结出了2022年版课标的重要变化,比如新增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业质量”和“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等内容。

      最后,易老师将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示了如何进行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易老师非常详细地讲解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每个步骤,引导老师们一步步地从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的撰写到如何设计板书和作业等,还结合优秀案例加深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


学员的学习感悟

化学蓝仁敏

      陈定凡教授强调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文化。他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带我们说文解字,追本溯源,理解一些关键词的本源含义。

  例如,“幸”本意是手铐,意外免灾,幸免活下来,那身外之物都不重要。能这样想,说明精神富足。“福”,本意是手持酒壶在进奉,说明物质富足。

      所以幸福的真谛首先是精神上的富足。

      “教”,左边是学,学为先,表示孩子在学习做人做事;右边是父亲举着教鞭。说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引申到教师角色,教师的作用包括呵护,指导,评价和督促。体现着教师的师爱和师能。

      “育”,本意女人在生孩子。不仅如此,还要哺育,养育,教育。我的感悟是,生养过孩子,才对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功能,但不能以爱之名,把自以为好的,强加给孩子。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因材施教。

      此番文化溯源,使我感受到,教师使命在肩,要不忘初心。这是成为大师的前提。

      如何成为大师?陈教授从德,才,智,行,路五个方面,结合了很多教育故事来阐述。我感悟最深的一点是大师之才,即博学多才,善化万物。在我看来,二者有因果关系。

  跨学科学习,甚至是跨界的学习,对老师的成长促进程度是指数级的。比如化学老师,学点文学,就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化学课堂教学,让课堂有情境,更生动。再比如班主任,除了教育学,再深入学习心理学,管理学,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有利于班级育人和班级管理。

  只有博学,教师才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旁征博引,从多视角,多角度去解释问题,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做榜样,老师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育人于自身行动中。

      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修身和学习,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才能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进而追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更高目标。

      今后,我也将加强自身修养和终身学习,“立德,立功,立言”,努力朝着“大先生”前进。

数学李俊

      陈定凡教授的讲座让人如沐春风,“幸福”一词是多少人毕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在陈教授充满智慧的语言中,让我领悟了什么叫定好位,配好德,做好人,做好事。

  所谓定好位,就是明确自己人民教师定位;配好德,就是尊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家长,尊重社会。做好人,就是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做好事,就是按照规律做教育,自然而然的,顺势而为的做教育。

  有幸有这样的机会与专家名师进行思维与心灵的对话,为自己的教育成长之旅,增加绚烂之底色。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定定会怀揣一颗对学生满满的爱心,带着如何顺势而为做好教育的思考,为每一个孩子都能走走向各自的精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化学周游

      听了陈定凡教授的讲座我收获很多。

  陈教授从中国汉字的构造出发,深度诠释了“幸福”“教”“育”等和教师息息相关的字词的含义。让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做人做事,教师还要起到对学生进行呵护、指导、评价、督促。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陈教授的一句话:不打孩子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但是这里的打不是指肉体上的惩罚,而是对学生心灵上敲击。

  作为教师要有智慧,要能够在语言、眼神、面部表情、行为动作、仪容仪表等多个方面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达到教育督促学生的目的。

  教师要有智慧,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状况,而这也正是我今后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

语文李丹萍

      陈定凡教授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文化。”

  教学生读“父”字,不仅要教会学生先撇后捺的笔划书写,还要教会学生读懂“父”应有的品格——“父”是手拿工具劳动的形象,代表着责任、勇敢、智慧与能力。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渗透文化。

英语潘荟月

      今天上午我聆听了陈定凡院长的讲座。

  陈院长以”德厚才广,师道留香”为题,主要讲述了他对新时代立德树人大先生成长的独特见解。

  陈院长分别从“伟大复兴”、“教育神圣”、“教育之说”等方面深刻剖析了当代教师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及怎么培养时代新人。陈院长还举了很多生动的真实例子,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

      今天下午的讲座题目是《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由易松春专家主讲。易专家的讲座主要分成三大部分——(1)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解读;(2)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3)对核心素养的解读。

  易专家重点介绍了新课改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什么新的变化,强调了课程的育人导向和大单元整合教学的重要性。

  易老师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操作。短短两个多小时,我收获了很多。

英语邓天添

      今天我再次深刻地理解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次,也重新思考了大单元教学。大单元主题的确定具有"纲举目张"的价值。单元主题是知识结构、学科思想方法的聚合器,往往反映学科本质、核心内容、或学科思想的大问题或某一单元的大概念、项目化任务。

劳动孙喆

      今天跟随易松春老师进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总体解读,感受颇深。

  当下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是“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社会的教育大环境在不断更新变化。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劳动课追求形式教学,“只劳动不教育”、“动动手流流汗”、“反教育效果”的劳动课形式正在逐渐偏离劳动学科想要带给学生和社会的教育初衷。

  同时,劳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不讲究理论来源、不参考课程标准,教学效果“大而旺”却经不起推敲。

      我认为,劳动教育课的重心在于——通过劳动内容的体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后者才是劳动教育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劳动教师的立足点。劳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必须同时考量国家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和劳动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即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

  只有充分渗透劳动核心素养的劳动课,才是一堂好的劳动教育课。    


学习小组   第一组

文字编辑   周游 潘荟月 李丹萍

图片采集   邓天添 李俊

音乐推送   蓝仁敏

版面设计   孙喆

校对审核   宗焕波


阅读 21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