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印记永存,用初心永驻——记金乡县高河教育联区组织党员教师赴兰考、林州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金乡县高河中学
创建于2023-07-27
阅读 26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提升党员党性修养,7月24-25日,金乡县高河教育联区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党日教育活动,联区主任戴海涛、书记周红光带领高河教育联区党员干部30余人赴兰考、林州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缅怀焦裕禄同志,学习红旗渠精神。

  田导向学员们介绍了兰考的发展历程,讲述了焦裕禄同志生平的英雄事迹,以及本次学习的时间安排让学员对本次红色教育之旅有了初步了解。

  学员们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细细浏览照片,瞻仰焦裕禄同志生前曾用过的物品,深入了解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日日夜夜,体会焦裕禄同志在兰考付出的心血。

  300多幅图文资料,90多件遗物,生动地诠释着"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聆听焦裕禄同志的事迹。

  在纪念馆内,大家观看了焦裕禄纪录片,聆听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纪念馆内饱含故事的图片和遗物将党员教师们带到了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动人场面,真实反映了焦裕禄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焦裕禄学习的《毛泽东选集》、打满补丁的被褥、伤痕累累的藤椅、亲自制定的"干部十不准",都让大家驻足观看,低头沉思,深刻感受焦裕禄同志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

  一个人影响了一座城的未来,一种精神彰显了一个时代的内涵。焦裕禄虽然只在兰考475天,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兰考之行,党员教师们触动很大,纷纷表示要学习并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以及他为人清廉的品质,让焦裕禄精神在高河教育联区的校园里焕发新的活力,助力高河教育联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焦裕禄同志当年亲手种下的泡桐。

在毛主席视察黄河处东坝头教学点参观学习。

  7月25日,学员们一行去林州市学习,第一站来到了林州市石板岩镇,躬身走进“扁担精神纪念馆”,学习感悟扁担精神。

  何为"扁担精神"?其由来与核心分别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产党员尹兴德、郭有恒、李林洹等人,用扁担、铁肩、双脚,把一担担生活用品送上山,将一担担土特产品挑下山,架起了连接城乡、沟通党群关系的桥梁,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扁担精神'。也就是说,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间,在绵延千里的红旗渠流域之中,林州市(原林县)石板岩供销社从20世纪40年代创办起,靠一根扁担创家业,坚守信念,传承发展,为山区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群众亲切地赞誉为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农村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讲解员通过六个部分向学员们进行展示。

  第一部分为"一根扁担创家业":石板岩地处林虑山大峡谷之中,境内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悬崖峭壁,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解放前,石板岩一带方圆几十里,连一个小货铺都没有,人们出山赶集仅有两条路,一条是上70个弯,下百个弯的鲁班壑一条是上5里,下7里的刘家梯,往返一趟,近的几十里,远的近百里,因而人们常常是起早上路,日落才能归山。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自发办起了合作社,白手起家,靠一根扁担进行艰苦创业。

第二部分是"一分一厘细打算":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供销社办起来了,如何扩大本钱,增加品种,扩大服务,满足需要,把合作社办的红红火火。干部职工做到了勤俭办社,点滴节约。从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杜绝跑冒滴漏。该花的钱,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不该花的钱,决不浪费一分一厘。正是靠干部职工的省、挤、抠,才使得石板岩供销社建社60多年来无亏损,年年有盈余,年年有贡献。

第三部分为:"一心为着山里人"。供销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天职。60多年来,供销社干部职工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凭着自己的一颗红心,一副铁肩,一双铁脚板,不畏艰难困苦,不怕出力流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沿山串村,服务群众,用心血和汗水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用真诚和热情与山区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鱼水关系。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服务群众生产生话,支援山区经济建设的庄严承诺,被山区群众亲切地赞誉为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

第四部分:"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年,一根扁担创家业艰难。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二次创业更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供销社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们把扁担精神与改革开放意识紧密结合,把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进入市场奔小康,围绕大峡谷旅游开发,发展三产服务业,使扁担精神在新时期谱写了富民兴社新篇章。

第五部分:"扁担精神在林州"。扁担精神发源于林州,石板岩供销社是林州市供销社系统艰苦创业,一心为民的典型代表,是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60多年来,国合商业三分三合,改革开放后几次重大变革,供销人始终坚守精神家园,为之拼搏奋斗,使扁担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近年来,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弘扬扁担精神,打造全新供销这一发展主题,大力实施"精神立社,服务兴社,发展强社"战略,全力推行体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第六部分是亲切关怀:石板岩供销社走过了60多年风雨历程,60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党政领导、全国总社、省市社领导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从接见石板岩供销社英模代表,亲临石板岩和林州视察,为扁担精神题词,并给予了很高的荣誉,这既是巨大的鼓励和鞭策,更是扁担精神永不褪色、弘扬光大的根本保证。

  通过聆听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和阅览珍贵历史资料(实物),学员们亲身感受到了"扁担精神"的强大力量,不仅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全面升华,而且心灵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洗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认真践行"扁担精神",脚踏实地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时深刻感悟到:"扁担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全社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扁担精神是一面旗帜,更是一座丰碑。""旗帜,高高飘扬在太行山上;丰碑,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

衷心祝愿"扁担精神"代代相传,万古长青!

谷文昌纪念馆

  谷文昌是大山里走出的贫农孩子,在党组织的关心教育下,逐渐成长为一名"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基层领导干部。"先拜谷公,后祭祖宗"是老百姓对一片丹心许党许国、为民无私奉献的谷文昌最朴素、最温情的表达。

  活动中,全体学员们听取了谷文昌的先进事迹介绍,认真学习了"四有"精神内涵,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谷文昌书记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7月25日下午,全体党员教师赴林州市红旗渠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感怀红旗渠精神。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红旗渠作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是林州人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一锤、一铲、一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历时十年修筑而成,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

  大家首站来到了红旗渠主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登临青年洞红飘带廊桥,可俯看三省风光、漳河奇观。行走在不足两米宽的渠墙上,向前看不见头,向后看不见尾,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数丈高的悬崖。号角嘹亮、责任担当、推独轮车等英雄的形象已凝固为雕像,融入太行红岩。望着穿山而过的红旗渠水,大家无不为之赞叮,更为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折服。

  红旗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个永恒的精神坐标,是述说党和人民图存发展,追梦圆梦的中国故事。修渠过程中孕育出的红旗渠精神,早已浸润在共产党人的血液里。

  第二站大家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详细解说下,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影视纪录片以及当年林州人民修渠使用的劳动工具,大家身临其境,全面了解了红旗渠的孕育、形成及发展过程,再次为林州人民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所震撼。

  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历史的效果与氛围,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从而不忘艰难困苦,不负使命重托。

  通过此次学习红色教育活动,全体党员教师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焦裕禄为民务实的优良传统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定党性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争做合格党员,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提供:王娟、周红光、李灵茹、李庆华

撰稿、编辑:王娟

初审:邹步新

终审:戴海涛

阅读 26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