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警护航 共童成长

小茗
阅读 8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掌握密切联系群众方法,脚踏实地,自找苦吃,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河北司法警官学院组织开展2023年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引领实践 指导实践 推动实践

书林学校北校区位于邯郸市邱县香城固镇马落堡村,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师生240余人,主要生源为周边村落的适龄儿童,其中留守儿童占65%左右。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与乡村教育振兴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互动合作,从而整体上托起乡村的未来。

为确保此次实践活动能够放眼全局,立足长远,抓住问题本质,高玉英老师要求团队成员需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做出具有计划性、针对性、指导性、预见性、可行性的实践方案,最终将传承红色记忆,预防校园欺凌,关爱留守儿童三方面作为本次促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的重点。    

藏蓝“童”行

    2023年7月1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乡村振兴促进团)赵茗博同学来到邯郸市邱县书林小学与小朋友们讲故事,共成长。

建党伟业 红色华诞

忆党峥嵘岁月

佩戴红旗一角 承载祖国希望

       学警手牵手

            校园创平安

校园欺凌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都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讲述校园欺凌的定义

常见类型:直接欺凌

常见类型:间接欺凌

学海拼搏 需注意安全

寒窗苦读 应畅谈文明

点亮繁星 关爱留守儿童

文娣同学,愿你眼里总有星辰大海,心中总有激情与感动。

雪美同学,发光并非是太阳的专利,愿你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发光发热。

子怡小朋友,愿你足够的努力,幸运总会与你不期而遇。

尚旭同学,愿你早日成为披荆斩棘的大英雄,也永远是被人疼爱的小朋友。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温暖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设、亲切关怀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寄语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阅读 8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