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2023年7月25日上午,华漕学校四(5)班灵芝小队和梦想冲锋小队相约来到闵行区华漕镇“非遗有课”理论教育大众化阵地,走进漆器、石雕、胡琴、紫砂雕塑、榫卯5个展馆,开展暑期小队实践活动,沉浸式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让孩子们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走进非遗,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让它们成为孩子们内心的力量的源泉。一直有人说非遗是“老古董”“老手艺”,每一件非遗物品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但其实,这些“老古董”“老手艺”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承载它的事物变了。在“非遗”的世界中,一块木头,便锻造出十八般乐器;一张红纸,就裁剪出万千世界;一针一线,即织就锦绣河山;糖浆、泥土、颜料在匠人手中“翻转腾挪”;玉石、砖头、竹木在刻刀下“笔走龙蛇”……手指一起一落,手腕一伸一缩间,便成了艺术永存世间,更是了不起的中国匠人精气神。
在参观和讲解中,孩子们了解了生漆的取制方法;多件漆艺作品,有常见的碗、艺术的屏风、饰品等。生漆要经历几十道工序推磨抛光,方成漆器;孩子们也要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坚硬的石头在耐心的艺术打磨中,也会变成精美的艺术品,作品惟妙惟肖,让孩子们啧啧称奇。
小小的展馆展出了200多把胡琴,除了传统的二胡外,还有扬琴、申胡、越胡、京胡、中胡、板胡等,两根琴弦便能奏出塞外御敌的惊人气势、催人泪下的情感宣泄。
紫砂传承人张永千老师为孩子们介绍紫砂雕塑作品背后的故事,并告诉孩子们“活到老,读到老,学无止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中国古建筑榫卯非遗传承人王震华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介绍《祈年殿》作品的结构特点,7108个榫卯,微缩81倍,模型最小的榫卯结构仅1.5毫米,比手指还窄的门能开阖,不到指甲盖大的窗上刻有雕花,孩子们不禁感叹“榫卯真是太厉害了!”
参观后孩子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悟,新时代的好少年们,非遗的接纳、宣传和发扬光大,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你们的共同努力!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是中华不灭的记忆。让孩子们懂得,他们这一代更应该承担起传承非遗的责任,让这把传承之火能够永传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