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塔下学思 未名湖边悟行
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普通高中教育研究基地科研骨干研修班研修日记(二)
“师者,人之模范。” 每一位教师都愿意在博雅塔下、未名湖边,细细品味北大气息,感悟博雅精神,追寻教育情怀。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普通高中教育研究基地教科研骨干研修班在燕园七月的夏风中,开启了第二天的学思悟行之旅。
1952年,北大校园从老北大的“三院五斋”迁至燕园,古园林奠定了燕园建筑格局及风格的基础,拥有美丽风物景观的北大校园是悠久历史的见证。
“一塔湖图”是北大校园的著名风物,学员们详细了解了博雅塔的建筑风格、未名湖“未名”两字的含义、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光辉历史以及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间密切而深厚的联系。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外未名而内博雅”的精神气质激励自己,立足岗位,为中国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下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施晓光带来讲座——《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策略》。
主持人: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党总支委员郭月明
施晓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并担任国家考办自学考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兼职。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
2.在一个把机器变成人的社会,如果教育好把人变成机器,是没有出路的。
3.教师应更新观念,应从注重训练到实施教育,再到强化学习。
4.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5.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6.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对话与合作。
7.领导力就是一种领导影响力和和效力,并非是领导的权力。
8.学生应成为教师的粉丝,不能成为老师的“课托”。
9.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开心。还要开窍。
10.教育的大问题是新名词太多,很多老师旧名词还没消化,折腾太多。
湖南师大附中芙蓉中学校长邓子峻: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个老话题,确实非常重要。在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等一系列“新”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有新的内涵。结合今天所学,有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一是定位要有高度;二是教学要有精度;三是育人要有温度;四是落实要有力度;五是专业要有厚度;六是学识要有广度。当然,“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的专业发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着实不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人生如茶,刚开始总是苦的,但只会苦一阵子,久之便苦中回香。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也不会苦一辈子,总有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幸福与快乐。
汝城县第一中学妇委副主任廖丽梅:
从博雅报告厅走到燕园深处,一草一木,我们用脚步丈量北大的历史!
从未名湖的黑天鹅身上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回到博雅报告厅,我们在施晓光教授的引领下学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我们看到,北大之所以为北大,是因为他们一直站在思想的前沿,如同五四运动振臂一呼,为国为民呐喊!现在国民面对新思想新思潮,北大的教授清晰的看到如今教育的弊端,并且为一线的领导和教师开出了药方。从昨天的吕帆到今天的施晓光,我深刻感受到大师们高瞻远瞩,又不乏忧患意识,北大精神传承至今,未曾消亡!
汝城县第一中学教研室主任张蓝丹:
聆听施晓光教授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策略》,我深感荣幸与收获。施教授在讲座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教学理论,风趣的例子,接地气的话语,如春风化雨,讲到我们的心坎里。
社会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如乌卡世界、风险社会、数智时代。面对这些问题,施教授发出了三连问: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这些问题各个直击灵魂,发人深思。在我心里荡起层层涟漪,今后的教学方向将会如同在北斗的指引下清晰的前行!
湘潭县第五中学校长梁迎新:
一、感觉很好。人们常说:身体和灵魂总要一个在路上。我们不远千里,来到了祖国的首都---美丽的北京参加学习培训,感觉很好。既领略了美景,享受了美食,又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大家一起共学共研共成长,岂不乐哉!
二、感受颇多。施教授全程情绪饱满、神采飞扬、绘声绘色的三个小时精彩的讲座给我们传递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新观点及新举措,让我们感受颇多。一是有高度。必须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有厚度。从一个主题、两大突破、三个导向、四项任务体现了新课改的目的和诉求。三是有宽度。从乌卡世界、风险社会、数智时代、学习社会的来临四个方面描绘了走向未来的新课改路线图。四是有广度。新时代的教师要用新概念框架武装头脑,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审辩能力、自建构能力,还要有国际视野,放眼看世界。五是有深度。教师是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自我反思者,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话题,我们都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施教授的讲座就像一扇窗,推开了我们透视教师专业成长不一样的天空。我刚好需要,您恰好出现。岂不美哉!
三、感谢特深。今天特别感谢施教授的精彩讲座和耐心细致的解答,让我们有思维的碰撞,有智慧的火花。既帮助我们厘清了课程、新课改和教师发展的基本概念,也意识到要重塑教师观念和角色,要掌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从而让自己成为优秀,做好“大先生”。同时,还要特别感谢湖南师大附中给予我们协同单位大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一起携手深度思考、不断精进,共同描绘高中教育的美好画卷。岂不妙哉!最后,借用一句诗表达我们所有的谢意和敬意: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来 源:第三小组
编 辑:邓子峻 梁文婷
审 核:邓子峻
终 审:陈迪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