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大池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是指在腰大池内置入一根细管,与引流袋/引流瓶相连接,使脑脊液均匀缓慢地流出体外的方法。通过放置引流管引流脑脊液,可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
脑脊液的产生
脑脊液(CSF)是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并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液。
产生:70%由脑室的脉络丛产生、30%由大脑和脊髓的细胞间隙形成的间质液,成人总量约:110-200ml,平均130ml,每天约产生500毫升
吸收:通过大脑凸面蛛网膜颗粒渗入到上矢状窦吸收,小部分从神经根周围间隙吸收
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的目的
1.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
2.治疗颅内感染。
3.可行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
4.治疗脑脊液漏。
持续腰大池引流的适应症
1.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积血、脑脊液呈血性者
2.各种脑脊液耳鼻漏、切口漏患者
3.颅内感染者。
穿刺点的选择
成人首选腰3-4间隙,两髂棘连线与脊柱正中线相交处;也可上移或下移一个椎体,即腰2-3或腰4-5间隙为穿刺点
儿童以腰椎4-5间隙为穿刺点。
引流装置
腰大池引流管留置期间注意事项
1.高度:以“外耳道水平面上方10cm高处”为基准上下调节“引流管最高点”。(说明:引流管悬挂得越高引流速度越慢,悬挂得越低则引流速度越快)
2.严格控制引流量:一般每小时引流量约10ml,每日引流量200~250ml。如果流得快了(如2小时流了50ml),则将引流管最高点抬高后继续观察引流速度及引流量;如果流得慢了(如3小时才流10ml),则将引流管最高点调低继续观察引流速度及引流量。
3.防止引流管接头处脱落:每次翻身后,仔细检查引流管有无弯曲、受压、折叠等现象。
4.当患者改变体位(如床头抬高、降低)时,必需重新调节引流管口高度,仍以“外耳道水平面上方10cm高处”为基准上下调节“引流管最高点”。
5.下地活动时时关闭引流管阀门。
6.禁止引流管打开且最高点放在低处时快速坐起或下地。
祝您早日康复!
更新于202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