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
——题记
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注重抓好青年党员学习”的重大部署,自治区国防动员办公室党组坚持高位统揽、注重系统推进、突出分类施教,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以及“沿着总书记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创新形式,拓展深度,于7月24日至25日,组织办系统青年党员干部走出城市,迈出机关,跳出书斋,深入基层,踏进现场,面对群众,在传承红色基因、喜看沧桑巨变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一、“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结合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和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学习,砥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是党中央的政治要求,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引导青年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治本之策。西吉县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是纪念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更是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的第一站,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
自治区国动办青年党员干部将参观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瞻仰红军会师纪念碑作为这次外出见学的第一课,既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更是循着总书记足印、牢记领袖嘱托的题中之意。青年党员干部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着巍峨耸立的由巨型花岗岩筑成的碑高26.36米,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三鞠躬,敬读了碑身背面刻印的《将台堡会师简介》,依次瞻仰了碑身下部分别再现红军长征重要的历史节点的战略大转移、遵义大转折、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路过回民区、翻越六盘山、三军大会师、胜利到延安等8组浮雕,举行了神圣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其后,进入三军会师纪念馆,通过大厅摆放的长征实景沙盘、单家集夜话复原图以及墙壁上悬挂的一幅幅地图、横幅,陈列的一件件文物,每位青年党员干部的思绪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一幕幕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重新浮现在眼前。漫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结束时出发时的30万人仅剩下不到3万人,用红色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底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时所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参观结束时,青年党员代表深受震撼地讲述了对这次留下深刻印象、直抵灵魂深处的红色教育之旅的心得体会。
二、“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摆脱贫困这一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难题、民生难题、生存难题,多次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及时提出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任务,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充分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领导艺术。回望这彪炳史册人间奇迹取得的后面,也包含了包括海原县海城镇山门村村民在内的一个个朴实农民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也包括了自治区国动办干部职工在内的一批批驻村帮扶干部的倾力推动、无私奉献。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为了实地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地区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更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深刻感悟“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青年党员干部来到了自治区国动办派驻帮扶村海原县海城镇山门村。山门村地处海原县西南部,位于城郊结合部,毗邻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原自治区人防办(现自治区国动办)包村帮扶以来,历任党组领导高度重视,累计筹集资金400余万元实施了人防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开展了特色产业、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一系列富民助民举措,实现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历任驻村工作队发扬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任都要尽责干的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精神,克服生活不适应、路途遥远、家庭无法照顾等困难,以一个个小我的微小贡献汇聚起了助推困难群众脱贫的巨大力量。
青年党员干部重走了由自治区人防办帮助修建的第一条水泥硬化路人防路,察看了特色种植作物红葱生长情况。在村部与驻村工作队举行了座谈,郭根虎第一书记详细介绍了山门村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和工作队职责使命、思路举措,驻村队员马成畅谈了驻村期间的喜怒哀乐和成长收获。聆听着驻村工作队的讲述,每个青年党员干部都深受感动,备受触动,特别是被驻村工作队放弃城里优渥的生活条件,主动到条件艰苦的乡村驻村帮扶表现出的坚定宗旨意识、高尚奉献精神、革命乐观主义深深感染。座谈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将驻村工作队的高尚品格带回到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在推动国防动员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宁夏南部山区的海原县,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绿树成荫、绿地遍野,在黄河南侧的另一个空间维度描绘着美丽中国的最新篇章,用实际行动无声而有力地印证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真理、实践伟力、理论张力。
宁夏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分布于县域中心部位,地域范围分别与海城镇、史店乡、曹洼乡、红羊乡、树台乡和西安镇接壤,区域内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山地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从海原县城开车驶出7公里,便进入山峦起伏、林木翠叠的南华山。这里不仅是黄土高原西部的重要绿岛,也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是海原人民赖依生存的 “母亲山”。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和“建设美丽中国”,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海原县积极作为,主动争取,2014年成立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步改善的自然环境不但为野生动物、越冬迁飞的候鸟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地,同时也更好的发挥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良土壤等生态作用。
为了一探曾经的“南华山牧场”如何成为现今的水源涵养区,往昔的生态脆弱区如何嬗变为今天的自然保护区,青年党员干部沿着407县道逶迤而上,道路两旁山崖窜出的树干枝叶交错,湿润的土壤与茂密的树林散发出轻轻的阴凉,半山上灌木与植被绿意盎然,盘山公路的顶端站住,一眼望去满目苍翠,淙淙的溪流、一望无际的碧绿使人无法联想到“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南华山国家级自治区保护区发生的这一切,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据。青年党员干部表示,将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短暂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新的征程已在继往开来中启程。青年党员干部将以主题教育为带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