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游学

似水骄阳
创建于2023-07-25
阅读 2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唐树霞 刘振国 刘佳艺


      2023年7月14号—7月16日,司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游学活动,在这三天的游学中,增长了很多见闻,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

      三天的游学过程中,我们每天都要在30多度的初伏天行走1万多步,可是团队中上到60多岁的退休人员、下到5岁的幼童。没有一个人掉队,我们很好的践行了《弟子规》中的“勿畏难”,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孔夫子和孟夫子的敬畏。

     14日早上5:20我们迎着朝阳出发了。一路上老师和孩子们表演了歌曲、手势舞、诵读了《弟子规》《论语》。

     路远迢迢,下车,孟庙何其壮哉,器恢宏,亚圣子舆承儒道,而第一圣人周公旦。入见群树,参天蔽日,如是古树参天绕,线成古木皮。寻得一钟,乃后移来。据臣铸反,有两说,一为莽,二为反。自以为二,原不承金人为君,是故不称臣也。(摘自刘振国,刘佳艺游记)

     孟子成功,母教一人。断机三迁,以示后人。洞槐望月,神龙出洞。灵龟爬树,色彩迷人。天震之井,取之不尽。侧耳倾听,歌舞不绝。

     尼山圣境,更为神奇。先师之像,万世师表。可亲可敬,师者长者。

   大学堂,依山而建。大学之道,后世敬仰。七十二贤廊,仁义礼智信厅,有序排列。廊柱穹顶,四处可见。

  金声玉振,大型礼乐。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四季更迭,由凡入圣。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尼山夜景,灯光秀丽。烟花斑斓,美景如画。美若仙境,美哉美哉!

      万仞宫墙,仰圣之门。櫺星门内,文星下凡。文士汇集,施于教化。金声玉振,礼乐之声。完美无缺,始终如一。吼声四方,自始至终。

  太和元气,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万物生成。无中生有,有无相生。

   至圣之庙,前所未有。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之时者,应时而生。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出圣时门,豁然洞开。古柏森森,绿荫覆地。三架拱桥,纵横跨越。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雍绕如壁。仰之弥高,一睹为快。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千秋之师,万世之表。中庸之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大同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下同文,文化统一。德位相符,君仁臣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议礼考文,以文化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铸就辉煌。

  奎星下世,文官之首。十三碑亭,东西排列。建筑奇特,匠心独具。钩心斗角,再现奇观。

  大成之门,礼制之高。朱红色门,庄严肃穆。五十四钉,左右各一。门槛甚高,小心举措。端正举止,气氛谨严。先师植桧,挺拔高耸。几经荣枯,两千四百年树龄,粗可合抱。保存完好,倍受敬仰。

  杏坛讲学,弟子受教。讲学之余,弦歌鼓瑟。

  大成殿前,浮雕龙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无一雷同。

  孔宅故井,清泉衍圣。红色鲁壁,经典藏之。

  衍圣公府,庭堂满院。三堂六厅,后为内宅。内宅有图,名为戒贪。警示后人,戒除贪欲。

  后花园中,景色宜人。路路畅通,五柏抱槐。大爱无疆,博爱包容。槐茂柏悦,和谐共生。

     尼山书院,古柏环绕。尼山孔庙,尼丘山祠。观川亭上,放眼望去,青山绿水,碧波荡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夫子之洞,坤灵之洞。天然石室,皆天成也。凤生虎养鹰打扇,皆为传奇。

     周公之德,德侔天地。制礼作乐,教化百姓。执政以德,影响后世。万民敬仰,名垂青史!

      游学最后一站 :孔子博物馆

      从大门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一片景观水道,名字非常有诗意——源远流长。流水代表了儒家文化,水道被分成了6个部分,代表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儒学新生、近代沉浮、万世师表、独尊儒术、焚书坑儒、百家争鸣、凡是水流经之处辅以多种造型,使水流或趋或缓,表现了儒学在孔子身后逐渐发展、兴胜、传承、新生的历史过程。 水道尽头就是孔子的雕塑,代表着孔子是儒家文化的源头。

     


     进入序厅,我们观看了一段小视频“大哉孔子”,序厅包含星空穹顶、孔子和山的形象,通过声、光、影的多媒体方式呈现在乳白色的环幕书墙上,并通过背后的光效配合,摆出了高山起伏中树立孔子像的造型,呈现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序厅外是32米高的“圆筒书墙”,书墙从一楼直通向顶楼,阳光从顶楼的开放式穹顶直泻而下。看着着这厚重的书架,让人感觉到文化的厚度,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从反思历史到认识万物,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引导人们建设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轴。

    1、农山言志 《孔子家语·致思》记载了一则农山言志的故事。孔子和子路、子贡、颜回同登鲁国北部的农山,他让三人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说:我愿上阵杀敌,以一当百,掠地千里,两位跟着我干吧! 孔子赞其“勇”。子贡说:两军对垒时,我能以言辞解除兵患,子路之勇便无用武之地,两位还是跟着我干吧!孔子赞其“辩”。颜回说:我希望辅佐明君,推行礼乐,安平天下,如此则子路之勇、子贡之辩都用不上了。孔子称赞颜回的志向“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体现了“仁”和“礼”的精神。

    2、孔子观欹器《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到鲁桓公庙参观时的一次见闻。在庙中,孔子看到一种器具,守庙人称之为欹(qī)器。孔子了解它的原理和蕴含的道理,即“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弟子注水一试,果然如此。孔子感慨道: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事物呢?孔子通过这种器物告诫弟子,做事要切中要害,切忌过而不及。此为著名的“观器论道”故事。

    3、风乎舞雩

    在《论语·先进》中,保存了孔子与四名弟子的一次谈话。孔子询问他们的人生理想,子路、冉有、公西华分别表达了对治国、富民和践行礼仪的兴趣,只有曾皙勾画出一幅简单而美好的场景:晚春时节,与朋友们一起到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乘凉,然后唱着歌结伴回家。曾皙所描绘的理想画面是在百姓富足、社会安定的前提下,个体内心达到充盈完满时的生命体验。因此,孔子十分欣赏他的追求。

    4、夹谷会盟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夏,齐鲁两国在其交界处的夹谷会盟。齐国大夫黎(chú)认为孔子知礼而无智勇,因而建议齐景公趁会盟之机劫持鲁定公,迫使鲁国臣服于齐国。会盟之前,孔子建议“有文事必有武备”,鲁国做了相应的准备。会盟中,黎故意安排非礼的舞蹈表演,企图羞辱并威胁鲁定公。孔子临危不乱,斥责齐国悖德乱礼,在道义上掌握主动权。缔约时,孔子又进一步挫败了齐国的阴谋。孔子以理服人,以武备为后盾,先敌制胜,展现出他杰出的政治才能。齐国后来被迫归还了先前侵占的鲁国的土地

5、因膰去鲁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齐国听闻孔子执政,担心鲁强弱齐,因此用骏马和美女离间孔子与鲁君。孔子目睹鲁国君臣终日迷恋声色,大失所望。在年终祭天之礼过后,季氏未依照惯例分祭肉给孔子。齐国的施压和季氏的慢侮,迫使孔子离开鲁国。


6删述六经

暮年归鲁,孔子开始系统整理尧舜以来的文献典籍,删定、编纂、研习《诗》《书》《礼》《乐》《易》《春秋》等著作。孔子以此为教材教育弟子,精通六艺的学生有七十多人。以上六书被后人奉为“六经.

小结:“四海一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由来已久,儒学从16世纪开始传入西方世界,17、18世纪,曾受到启蒙思想家的重视。西方社会也肯定孔子与儒家文化的价值,儒家的许多理念越来越为各国人民所认同

阅读 2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