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

王颖
创建于2023-07-25
阅读 2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假期读了《栖霞教育科研》这本杂志,让我收获颇丰,特别是这篇《教育,从亲近孩子开始》让我感触很深,不禁让我想起我的一位学生。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都有看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这则寓言。其实,教育孩子不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吗?虽然有时会被学生气到不知所措,但是我们我们放慢脚步,这些学生的身上也是有闪光点的,他们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我们静静等待、悉心引导,定会使他们慢慢变得更好。文中的蜗牛或许正是你我此刻所遇到的学生中的某一个或者某些个。

        作为刚接班的班主任,在我还未见到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之前就有老师和我说过班级里哪些孩子比较调皮,本篇故事的主人公小张同学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可以选择我真的希望在我见到他们之前我们相互之间都是一张白纸,时间会让我和他们互相了解。而不会因为有了听说后给一些孩子身上贴上了标签。

        在我第一次见到小张同学的时候,他很有礼貌地和我问好。在我说要进行大扫除时他也很积极地举起了小手愿意和大家一起分担任务。可见小张是一个热爱集体的好少年,此刻我心中产生了疑虑,是什么使得他留给别的老师的印象不好呢?带着这个疑问,在于小张相处的时候我会更加注意他的一言一行,慢慢接触后我发现原来小张经常会拖拉语文课堂作业,课堂有时候会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

        有天中午吃饭的时间,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突然班长进来找我说道,“王老师,我们打饭回来了,但是小张没有去,我让他去他不愿意,他一个人在座位上哭。”于是我放下手上的工作,并让班长帮小张去食堂打饭,我走进班级,喊小张到班级门后问他怎么了,为什么今天不肯吃饭。班上学生七嘴八舌,我制止了他们,并让小张自己告诉我。他看着我半天没有说话,我问道:“是不是今天被批评了?”他依然看看我,眼里闪着泪水就是不愿意开口。于是我又说道:“王老师现在作业还没改完,午饭还没有吃,还有半个小时就得上午自习了,你看能不能体谅下王老师呢?把困难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此时小张哭着和我说:“王老师,我觉得我很没用,我觉得我活着没有意义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既担心又害怕。脑海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好好安抚他,让他先把午饭吃了。

        放学后我便把小张喊到我的办公室,给他端了张凳子让他坐着和我聊。刚开始小张同学很不好意思坐下来,于是我便和他说:“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坐下,现在已经放学了,可能在你们眼中老师是严肃的,但是在老师眼里更多地把你们当作弟弟妹妹看待。那现在放学了,你就坐下来就当陪老师聊聊天,像朋友一般,好吗?”。小张听后挠挠头,坐了下来,从他愿意坐下来我就觉得接下来和他敞开心扉来谈一谈不会很难。和小张聊天中我发现原来他是个内心极其敏感的孩子,由于上午第四节课上课不遵守纪律,被任课老师说了几句心情不好了,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他。原来小张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孩子出现了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课后我与他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长能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在家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运用鼓励的方法。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发生后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细细分析找到对策去帮助孩子去做一些改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强加成人的思维与想法给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去听一听孩子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师长的尊重与理解会给孩子很大的信心,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加以表扬与鼓励。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内心或许正有着我们成人所想不到的想法。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老师在教育时不可避免的问题,孔老先生所说的“因材施教”至今仍是有效。作为一名教育者,作为一名德育人我们更应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真正地走进他们的世界。在教育时切忌操之过急,慢下来,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只有在慢中教育,学生在慢中被浸润着,孕育着,这样的教育才是温馨、和谐、充满爱的。让我们停下等一等,身旁的风景会更美。

阅读 2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