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当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价值不断凸显,农业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不断提升,这必将需要更多的人才投身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纸上谈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站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起点上,要在用心培育、充实乡村人才队伍、强化专业技能、学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让乡土人才真正破“土”成“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
“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这些都是乡村振兴中的乡土带头人,他们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在各自的领域有丰富的经验、独到的见解、精湛的技艺。“乡土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把乡土人才“挖”出来、“聚”起来、“唤”回来、“留”下来、“用”起来,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优势,有力推进乡村振兴。要在凡有潜能、有特长、有想法的乡土人才聚起来的基础上,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助力他们拓宽眼界、增长智慧、提升技能,更好地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扎根乡村作出更多贡献。
要让人才助力人才发展,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培养成为产业负责人,带领更多群众共同致富。
吸引外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要培育本乡土人才也要善借“外来助力”。当前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想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人才队伍结构还需畅通引才渠道。积极引进、选聘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实用型人才,将外来能手用到“实处”,放到“一线岗位”,解决农业发展“燃眉之急”;同时,强化村校企三方合作,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引导有知识、有技能、有热情的各领域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引进人才留得住也要爱惜人才,善用其才。要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积极为各类人才创造创业载体,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化,微型化产业发展,让人才做事有奔头,有施展才华的平台、有实现梦想的摇篮。同时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性质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多一些包容宽容,用其所长,让人才落地生根,让乡村振兴开花结果。
培养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优发展
人才是确保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要想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而要想确保乡村人才队伍永葆生机与活力,坚持培养人才是坚实的保障,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切实全面提升乡村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
深挖本地人才资源,将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人筛选出来,建立乡村人才档案库,定期或不定期地、有意识地加以培训培养,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人才培训资源和项目,采取专家引进来教、学员走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其学习掌握乡村振兴系统性知识,并将人才放到农村管理、农业生产、技术攻关、产业培育一线摔打磨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更多的职业农民、土专家、田秀才。
筑好人才之“巢”,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培养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通过强化“头雁”、引回“归雁”、培育“雏燕”的方式,确保乡村振兴“后继有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振兴动能,既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又要让实干实绩的人才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用更多务实举措推动各类人才在广袤大地竞相奔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