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其成的文章

乐见其成
创建于2023-07-24
阅读 2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有些遗憾,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写在母亲仙逝三七之际

最后的岁月,父亲带母亲出去溜达

今天(2023年7月24日 周一)在学校办公,看到吴校长眼里有光,走路带风,越忙越精神,甚是羡慕。曾经的我也是类似风格,现在的我,怎么啦?

母亲在老家与家人最后的团聚

这几天,暑期工作迎检,因有工作,手头较忙,暂时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但是,一旦稍微空闲下来,就情不自禁沉湎在伤感中。

大姐祭奠母亲

今天是母亲的“三七”。每个“七”我都记得牢牢的,提前准备祭品,希望借祭祀之机,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母亲仙逝三七祭奠

内心情绪很复杂,很消沉,说不上原因。

大姐记录的母亲来上海过程

母亲是一个很坚强的人,虽然身患重病,虽然早被医生做了理性诊断,但总希望,能有万分之一的概率,能被治好。所以母亲在呼吸困难、行动不便、进食不多的情况下,坚持来到了上海,希望上海的医术能高明一些,也希望能多享受一点子女的照顾。

2022年9月在娄底医院

在上海,为满足母亲的心愿,也希望能有奇迹出现,我们用轮椅推着母亲,带着氧气包,奔走在各大医院。
即使后来主刀医生告诉我们回天乏力,希望我们找一家社区医院,让母亲垂危之际能好受一点,我还是拿着母亲的CT片,奔走在肺科医院、肿瘤医院。
我也一直疑惑,端午前住在医院的母亲,还能吃点东西,还能与我们说说笑笑,端午过后,怎么状态就急剧变坏?脚部水肿,不怎么吃东西,每天喝点汤,喝点牛奶。到后来,状态越来越差。
我真没有心理准备,母亲会这么快地离开我们,她可是一位坚强的母亲,会要求自己多吃一点,增强抵抗力,会记得服药,防止病情恶化;有强烈的求生欲,基本以饱满精神与病魔抗争。
我的妈妈过世了,在忙碌的时候,我会压抑自己的想法,当我一空下来的时候,脑子里全是母亲。

母亲遗容永存

弟弟说,他不悲伤,因为她觉得母亲一直活在她心理,但我做不到,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母亲永远离开了我。

母亲仙逝讣告

曾经,母亲在的时候,我下班早,会在路上与母亲视频,给母亲看上海的天气,给母亲看我下班路上的景色,母亲也乐得跟我闲话家常。
曾经,母亲在的时候,我心里特别踏实,母亲是我的精神故乡,我可以一个劲往前走,因为背后永远有母亲在等我回家
曾经,母亲在的时候,母亲住在弟弟家,弟弟家就是我的娘家;母亲回老家住祖屋,已经陌生的故乡,对我又是那么宽容与亲切
母亲在老家,会把她积攒的土鸡蛋、亲手养的健壮的老母鸡、亲手熏制的腊肉、腊肠、腊鱼,一箱箱寄来上海,寄给我们姊妹。
母亲在老家只健健康康待了一个春天。但那个春天,竹林里面每天有母亲忙碌的身影。她在采摘春笋,特别是小竹笋,然后把皮剥掉,焯水,晒干,等我们回老家,用小笋炒肉给我们吃,让我们一把把带过来,至今我家还有母亲准备的干春笋。
在春夏之交,嫩嫩的芥蓝,母亲觉得浪费可惜,又从地里,一颗一颗拔回来,洗干净,去皮,切成薄片,焯水,晒干,留给我们吃。
母亲一辈子总想着自己的孩子,从年轻、到老年,直至病逝。
她的生活里很少有自己。虽然我们每次心疼母亲,总要给她一些生活费,但是,她很少用,一直积攒在那。
01:00

2022年10月大病初愈的母亲 坚强站起来了

我与弟弟跟母亲生活在一块的时间最长,最清楚母亲的辛苦、体贴。
年轻时的母亲,要扛起一大家子的吃穿,她没有依靠,只有自己努力干活。
人到中年的母亲,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也为了体贴子女的工作,又扛起了抚育第三代的重任。
人到老年的母亲,我们希望带母亲出去旅游旅游,但母亲身体明显吃不消长途颠簸。

2017年,母亲患上了重病,自此之后,母亲基本在与病魔作斗争。身体状态尚可的2021.5-2022.5,母亲却在老家,帮我们建起了遮风避雨的老家。她自己没怎么享受,一年后却撒手人寰,怎不叫我们肝肠寸断?

01:36

大姐记录的母亲最后40天在上海的光景

母亲一辈子有错,错在她太没有自己,只有这个家,只有自己的子女。

我们欠母亲太多,虽然我们一直秉持厚养薄葬的理念对待母亲,但我们能还清母亲对我们的厚爱吗?

如今天人永隔。同事曾跟我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当时没当回事,因为我觉得我一直在赡养母亲。如今,母亲离世了,这句话却深深刺痛了我。我离好好赡养母亲还差十万八千里,而目前,我却没机会尽孝。

父亲 舅舅舅妈对母亲的祭奠

呜呼哀哉!无情无尽的思念!无穷无尽的悲伤。
愿母亲在天之灵安息!
叩首!

2023年7月24日 周一 母亲仙逝三七

阅读 2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