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否”到“泰”——从《周易》角度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漫步人生路
创建于2023-07-24
阅读 2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毋庸讳言,《周易》是一部关于哲学的书,它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在前人的研究中,多用它来分析的人生命运、事业仕途、国家政治、社会环境。其实,《周易》也可以用来解释现代教育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双向奔赴”——请允许我用一个比较时尚的词来形容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我觉得,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校园里,师生之间都应该以一种“双向奔赴”的状态来沟通、协调,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是和谐的、相互促进、成长的关系。而这种“双向奔赴”的关系,正是《周易》第十一卦“泰”卦所体现的。

泰卦

  “泰”卦是《周易》的第十一卦。主卦为乾,客卦为坤。乾代表的是阳、天空,坤代表的是阴、大地。一般我们认为,天应该在上,地应该在下。但是在这里,天和地颠倒过来了。天在下,地在上。天所代表的阳有向上生发的特性,而地所代表的阴有下沉的特性。于是,阴阳相交而通泰,于大自然来讲,代表的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春天,于社会代表的是政通人和,于经商来说代表的是无往而不利。在“泰”卦里,乾是主卦,再加上乾所代表的阳刚、主动的特性,所以,乾是主场。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朴素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可以相互转换的关系,并以此来解释我们这个世界。这种学说,也是构成《周易》的理论基础。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对立统一体,也可以用古人的阴阳学说来进行解释和说明。我们一直在讲,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说明,事实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平等的关系是不存在的。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起着主动的作用。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何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手段,都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其实用性和价值。这就是“以学定教”。在学习这一方面,学生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对于一个初入教师行业的老师来说,因为经验的不足,或许他会把很大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在课堂上,他还不能做到驾轻就熟,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备教材”,还不能做到“备学生”。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对学生身心特点的了解,还来自于他上师范时从《教育学》《心理学》上获取的知识。上课时,他的关注点或许是在“我的教学仪表是否得当”“这个教学手段(比如,教学导入、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等)。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关注的点就是班里来了个新老师,他上课有点儿拘束。他上课讲得太快了,没有听清楚。这样,师生双方的关注点没有交集,各行其是,教育学两张皮。这个时候的师生关系,应该用《周易》第十二卦“否”来形容。

  “否”是《周易》的第十二卦。和“泰”正好相反,主卦为坤、客卦为乾。也就是说,天在上、地在下。有人会说,这不正是大自然界真实的情形吗?是的。但是,在《周易》里是这样解释的:乾所代表的天为阳,有向上生发的特点;坤所代表的地为阴,也就是地气,有向下沉降的特点。这样,主客双方根本没有交集,不是相向而行,而是各自背离。应用到商业上来说,就是做生意的和客户之间没有接触,这样是无法产生商业利益的。很明显,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学的场没有形成,教学的效果也可想而知。老师可能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反而昏昏欲睡。这就是“否卦”里所说的“大往小来”——老师付出了很多,收获却很细微。

否卦

  而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他对于各种教学手段了然于胸,经过几轮的循环教学下来,他对整套教材的知识结构也非常了解,哪个年段的学生有什么学情、容易出现什么问题都门儿清。这个时候,他就能在教学中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学生,时刻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态度、参与度、习惯等),甚至他能从学生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细微的表情中察觉学生潜在的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时候,他还能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主动的,师生的互动是真正存在的。这或许就是《周易》第十一卦“泰”所形容的关系。

  “泰卦”的爻辞是“小往大来”,用在商战上,就是付出得少,获得得多。从“泰卦”的六爻来看,从初九的像拔取柔软的茅草一样把两者的利益统一起来,到九二“包荒”志在四方包容天下,到九三的阴阳相交的“无往不复”,直至上六的“城复于隍”,客方完全被主方所征服。对于教育学来说,学生会被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是存在的。从付出与收获来说,“年轻老师是累死老师、坐死学生,老教师是坐死老师、累死学生”这样一句来自老教师的话,或许能表明老教师课堂上的“小往大来”和年轻教师的“大往小来”。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泰,于人体来说,意味着健康;于家庭来说,意味着琴瑟和鸣;于人际关系来说,意味着和谐;于社会来说,意味着政通人和;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发展进步。对于教育来说,意味着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教学的场才能形成。所以,我们应该像“泰卦”形容的那样,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阅读 2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