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北有个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名叫颐和园,我家就住在颐和园南几公里处。到北京近40年来,从韩家川搬到树村再到蓝靛厂,我始终没有远离颐和园。节假日闲时,常来园里转转,随手拍几张应季美景,在微信上与朋友们分享。远在大洋彼岸的哥们儿戏称:颐和园就是你家的后花园。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名句好像就是为几百年后我家的后花园写的。这座驰名中外的园林,时时有景,处处有致,四季不同,各具风韵,集南北园林建筑于一处,扬华夏文化艺术于五洲。居其左右,当真是前生修来的福气。
之春
颐和园之春一如少女,花枝招展,却脚步匆匆。初春,冰河乍开,红上枝头,却仍然杏雨湿衣,柳风微塞。仲春,姹紫嫣红、碧波绿柳。末春,绿肥红瘦、草长絮飞。人们拿着相机、手机、画板,躁动着肚里的诗虫,记录下这三春美景,或喜或忧,或兴奋或伤感,直欲把春留住。
京城春暖第一枝,分与君享意恐迟。
待到春行红粉老,与君再话春来时。
湖堤十里水徘徊,杨柳不邀风自来。
不见柴门桃面笑,桃花依旧灼灼开。
苏堤御柳水连天,潋滟波光走画船。
醉卧花间抬眼望,红霞似入白云间。
一桥一水一游人,一树一影一地春。
一景一情一段事,都随落絮去无痕。
蝶恋花•春回京都
四月枝头春意闹,红杏方歇、桃李又争俏。海棠簇簇弄纤巧,杨花飞雪惹人恼。 虽道春来处处好,可叹春行、雨打颜如缟。欲随春去伴春老,谁知春迹无人晓。
之夏
夏日的颐和园深重而热烈,似火的骄阳挡不住人们游园的步履。绿是夏日颐和园的主题,十里长堤飘动的五颜六色的阳伞为单调的绿色增添了几分妩媚。湖面上点点画船飞溅出夏日里宝贵的清凉。雨经常不宣而至,却不使人恼怒,雨后黄昏的晚霞总是令摄影爱好者们狂欢。
雨后复斜阳
西天照佛光
夏日雷阵雨
电掣金蛇翻,天兵卷墨旃。未及关户牖,楼外水成帘。远眺青山隐,近听万马喧。苍茫如创世,澎湃似边关。雨啸偏觉静,风急倍感安。人非逐水淖,物是恍隔年。可效姜公事,披蓑放钓船。任凭风浪起,把酒酹江天。
之秋
颐和园之秋总是收获着满满的金黄,金黄的叶,金黄的草,金黄的海棠果,还有楼台亭榭金顶的辉煌。在这里,如果夏天可以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则秋天一定不乏“秋水共长天一色”。漫步在斑斓的苏堤上,沐浴在和煦的秋风里,流连在灿烂的秋阳下,我唯一想做的就拿起相机,摄取这一湖秋色,收获一份美丽的秋光。
一丛花·秋日杂思
一枚黄叶过书窗,日影渐斜长。紫砂龙井檀香几,愿听它、缭绕丝簧。秋蝉唱懒,秋阳照晚,秋趣满厅堂。 天公无意挽流光,又是秋风凉。与妻共话陈年事,莫提它、心路沧桑。青丝渐少,青蛾渐老,青岁入昏黄。
画堂春·京西秋色
天澄似水夜初长,山乡叶赤花黄。核桃树下把杆扬,点缀秋光。 莫道秋风冷瑟,堪闻透腑菊香。昆湖水畔沐斜阳,省了浓妆。
冬到燕山外,京秋怎个留?调焦万寿顶,摄取一湖秋。
之冬
冬天苍凉而萧瑟。然而,颐和园的冬天却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最美的当属颐和园的雪。每当大雪飘飞的日子,远近的游人就会纷至沓来,在雪中嬉戏、拍照,在冰封的湖面冰场上滑冰。纷飞的雪花迷失了雕栏飞檐,覆盖住玉桥朱阁,唯余一片茫茫大地纤尘不染。翌日,天若放晴,则满眼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颐和园的冬天还有一个绝景,那就是红光穿洞。每到冬至前后,由于太阳照射角度最低,在夕阳西下时,就会几乎平射地照进十七孔桥的洞,位于桥西侧的南湖岛就可以看到桥洞反射夕阳的红光。
五言绝句·雪
霏微款款落,润物自不知。
明日随风去,叫他怎个思?
七言绝句·雪
梅兰怒绽玉山崩,泪洒三湘帝舜惊。
片片飞花点点恨,无缘飘落祭清明。
红妆素裹
滑冰
火凤凰
红光穿洞
结束语
颐和园美。然而,回眸历史,人们不应该忘记她过去经历的苦难,还有她被迫背负的耻辱。为了修建她而给自己苟延残喘的生命庆生,老妖婆挪用了海军军费,致使英国欲出售给中国北洋水师的当时最先进的战舰成了日本的“吉野号”。我们走在长廊里,站在万寿山顶,看着昆明湖时而飞溅的浪花,似乎看到“致远号”无奈地看着远去的“吉野号”,不甘地沉没海底。
七律•游颐和园有感
紫禁帘垂乱寡妖,不修炮舰筑宫巢。
一湖碧水千民血,十里环堤万姓膏。
甲午风腥倭寇虐,戊戌幻灭六君夭。
回眸历史心惊跳,怎敢偷闲效孟、陶?
—— LA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