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共向新未来——海口市龙华区中学语文暑期培训活动纪实

龙敏
创建于2023-07-24
阅读 10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版)》的实施精神,切实把新理念、新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升龙华区中学语文教师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区教研室于2023年7月24日上午8:50在龙华教研室515室开展中学语文教师暑期培训。本次活动由区语文教研员林惠萍老师主持。

  本次培训的内容为新课标理念解读和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主讲专家分别是海南师范大学张所帅教授和海南省国兴中学方仁艳老师。

       张所帅,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文科系系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海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学术部副主任,海南省高层次人才。

       方仁艳 ,海南省国兴中学语文教师,海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学员,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校外实践导师,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校外实践导师,海南省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导师,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提出“情意语文”教学主张,并带领工作室成员探索,出版《情意润泽:依体定教的中学语文课例》一书。

  张所帅教授向老师们分享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历程。张教授强调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含义的重要性,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首要环节,以此作为研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依据,用于统领课程改革的相关环节。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张教授认为文化植根是最为重要的。

  在分享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环节,张教授认为要在孩子的思想中种下六棵树,这些“树”就是六个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群作为载体,实现大观念、大单元的学习。

       大单元教学是基于语文学科现有教材单元,提炼恰当的大概念,进行创生设计,将“教材单元”整合为“大单元”。

  教学评一体化要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评价机制,镶嵌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清晰的目标为前提,教学设计理念都遵循"逆向教学设计"模式,是为了增强教学有效性、提高目标达成度而采用的科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继张教授的理论解析后,方仁艳老师通过课例分析继续引领老师们探索新课标教学。

  方老师从按规律教学出发,以韦庄的《菩萨蛮》为例,展示了肖培东老师的授课实录。整体以读促解,在读的过程中对此词的每一句、每一个重点字词进行引导理解,借助联想和想象、对比阅读让学生在读中品析此词。

  方老师针对此课分享了见解,1.从音律的角度进入诗词的学习,抓住了文体特征,抓住了核心教学价值。“音律是情感的形式”,有时音律就是情感本身。沿着音律能感受到诗词情感的冲击力,获得审美体验。2.运用互文印证——"春来江水绿如蓝"与"江水碧于天","江水碧于天"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泸边人"与"绿窗人"等,拓宽了审美空间。肖老师还善于从矛盾处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想象。3.运用对位式启悟,再现情感空间。让江南和故乡两种空间互换,拓宽了学生的审美体验。4.两次换词,引导学生的体悟从词境到词心。

  在分享过程中,方老师积极与老师们互动,老师们也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方老师对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要做到“依体而教,”要依据课文的体裁抓住这一类文体的核心教学价值来教。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专家的一言一语深化了教师们对新课标的认识。相信有专家的指引,老师们定会在聚焦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实效的路上,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阅读 10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