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千里之遥,挡不住我们跨越山海的热情,只为奔赴那一场研修盛宴。福建省龙岩市高中骨干教师培养项目第一阶段政治、生物学科在华东师大顺利启动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学中乐,乐中学”的学员们深深被教授们的精辟见解和幽默风趣的表达所折服,引燃更大的求知求学求进步的热情。从7月20日--7月23日,这四天的学习难忘而充实。
学习的第一天上午为我们开讲座的大咖是华师大教育学部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韩映雄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升级能力“芯片”,成为有硬核的 DEI型教师》。韩映雄教授本人幽默风趣,整场讲座高屋建瓴,赢得满堂喝彩。授课中,韩教授还极为注重与学员的互动交流,他以大量生活的事例,生动展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融相生。韩教授平易近人,讲座如话家常,令人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同日下午,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的王哲教授围绕《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一基于实验研究的证据》做专题讲座。
王哲教授从我们常见的教学策略方法开始导入话题,并以此引出三个核心要素,即学习、教学和评估。在本次讲座中他主要讲述的是学习这一要素,并以此提出“什么是学习”。在解答过程中,他提出学习科学的三条原理:一是基于认知功能上的双通道理论模型,二是容量有限"三是主动加工原理。王教授的讲座通过导入问题和引出对比的形式来讲述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为我们的课堂实现深度学习明确了方向。
学习的第二天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副主任、课程所副所长的肖思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首场讲座--《基于证据的课堂研究》。
肖教授的讲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不是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以一段四分钟的课堂环节视频作为案例,引导老师进行课堂观察,思考、讨论与分析。肖教授引导我们,要培养专业视角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情境速写,二是架构课堂,三是观察课堂生态的微观宇宙。只有尊重课堂里的“微小”与“日常”,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求证据的意识,才能成为有专业视角的研究型教师。
下午周文叶教授语言风趣幽默,谈吐亲切得体,与培训学员频频互动。周教授讲座从理论出发,结合实践和社会广度。讲座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什么样的评价?素养导向的表现性评价如何设计?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养成?现场氛围热烈,听课老师们受益匪浅。
第三天上午,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心主任--鞠玉翠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何以促进五育融合》的专题讲座。鞠教授深受学员欢迎,上课和蔼可亲、绘声绘色、循循善诱,谦逊低调。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伟强教授给我们做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课程标准分解》讲座。
朱教授从我们最大的困扰入手,这个问题我课堂上不是讲过吗?你们怎么都不会!”引导我们教师们思考:何为“教学评一致性”;如何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分解课程标准。将高深的理论化为有趣的譬喻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家耳熟能详,却并不真正理解的一些概念,让教师们获益匪浅。让我们明白育人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
第四天上午,美国堪萨斯大学量化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杨向东给我们带来了《素养导向下的大概念教学》杨教授的讲座通过导入问题和引出对比的形式来讲述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为我们的课堂实现深度学习明确了方向。
下午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教育督学,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育硕士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数学研究所首席顾问。王华王老师内敛谦虚,认为“教学生学”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一含蓄的话语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鸣。如何教学生“学”确实是我们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希望我们都努力成为“眼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的教师。
“夏雨清风起,听荷绿正浓。”四天的学习虽已结束,但思想的激荡仍在,共鸣的涟漪犹存。新的理念、新的火花,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给予我们强烈的触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龙岩市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的培训之旅,“有望穿秋水的期待,也必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