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心得】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刘颖珊区级“名师+”研修共同体教师读书心得(八)

荣华小学
创建于2023-07-23
阅读 3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阅读是一座灯塔,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阅读是一缕阳光,为我照亮人生的旅程;

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

阅读是一位良师,指导我们走向成功。

《荒野上的大师》读书心得

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  高睿

书籍简介

      这本书发掘和记录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一小段历史——从1910-1940年代,在这个国家极端贫弱年代里生活的一群精英书生们做的事情。在当时超过80%的人是文盲的年代,这些留美留欧毕业于世界名校的书生们,放弃避难国外的机会,放弃活在干净的象牙塔里,作为一门学科的拓荒者,建立地质调查所(去荒野里寻找矿藏、发掘史前文明遗址,)国学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发掘殷墟,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和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记录中国的古建筑,完成中国自己的建筑史),并做到了在一所之内,将中国文化和文明传承了下来。

经典摘要

      1.中国的年轻人“精神更加丰富,因为他们生活在风暴和寻找家园的时代,当秕糠为风吹散,根浅的树木为风吹倒,只有坚强的鸟儿才敢于磨炼自己的翅膀”。

      2.追求真理,从实物考证出发;仰望星空,从脚踏实地开始。

      3.他们并未将罪责完全归咎于时代,没有因外力干扰而忘记本分,他们在荒野之中,于书斋内外,上下求索,努力恪守精神的尊严。

读书心得

      在书中那个充满战乱与离合的时代,艰难创立的地址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营造学社“四大机构”,串起了一代人的生活,也指引了中华民族许多学术研究的方向。

      梁思成、梁世勇、李济、赵元培、吴宓、林徽因、傅斯年、陈寅恪……大批耳熟能详闻明后世的“一代宗师”,以自己的学术和实践,守住了民族的尊严。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经过多少次战乱,多少次打击摧毁,为什么中华文明之光始终不灭?

      答案就是总有一些人撑起中华民族之脊梁,点燃希望之灯,薪火相传,总有亿万普通人血脉传承中华民族之精神,百挫不折,绝处求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正如书中所讲,“追求真理,从实物考证出发;仰望星空,从脚踏实地开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构建行千里、致广大的认知格局,培养从理论到实践,于实践悟理论,知行合一的实证精神,让孩子们尊重常识,尊重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求真求是、敢为人先。

      要鼓励孩子们去探索去实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育人,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抵制功利主义的错误思想,不能为了考试、为了题海、为了分数,而用各种无形的“绳索”捆着我们的孩子,造成学生片面的认知、淡漠的情感,甚至逃避的责任、畸形的人格。而是要始终把重心放在育人上,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核心素养,从而去应对未来人生道路上种种不确定性。要给孩子们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用心去静观、去感悟真理的力量,从而自愿自觉传承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厚植家国情怀。

      要帮助他们种下人生理想的种子。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懵懵懂懂的年龄,他们可能不知道将来自己要追求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是非标准、价值观念、所追求的目标正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在“理想的萌芽”阶段,在他们的心中及早播下美好的种子,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希望做到什么”,从而逐渐树立起朴素真挚、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让孩子们悉心浇灌“理想的花朵”,求真知、说真话,在勇于创造、乐于创造中展现自己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成为一个心灵上的富足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愿我们在暑期读书活动中,与书本为友,与经典为伴,在阅读中感受文字之美,在学习中尽享读书之乐。丰厚自身文化底蕴,立德修身共育新人。

阅读 3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