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午,176班的同学们,来到了云南咖啡交易中心,体验了一天的咖啡交易工作👩🏻🌾
劳动者具体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区别于“非法劳动者”,如偷渡者打工。
注意:劳动者受国家所有劳动法律保护。
让我们跟随同学们,走进交易中心,一起来了解咖啡吧😀
有的人听到云南豆,会眼前一亮,也有好奇的人在会多问一句“你们的云南豆是什么品种的?用的什么处理法?”
云南咖啡的传奇历史
提到云南咖啡历史,我们就不得不说到那位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那年是清朝光绪18年(1892年),田德能将从越南带来的咖啡种在云南朱苦拉村种下,并教会了当地村民关于咖啡的种植、研磨、冲煮方式。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为专供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开始大规模普及与推动咖啡的种植,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处理。这使云南迎来了一个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机遇。
1970年,巴西等南美洲咖啡种植国开始受到铁锈病的侵袭,产量暴跌直接影响全世界的咖啡豆价。国际咖啡企业为了摆脱对这些产国的依赖,希望找到能分担风险的新咖啡种植产地,比如非洲、亚洲等地。
上世纪80年代,时值中国改革开放浪潮,雀巢咖啡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启动咖啡种植项目等方法开始支持当地咖啡产业发展。1992年起,雀巢成立咖啡农业部,专门指导、研究云南咖啡的改良与种植(划重点),并按照美国期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第三波精品咖啡潮也慢慢由海外传入中国,云南咖啡种植业开始走上了精品咖啡的探索道路。政府推出专项的扶持政策,牵头改善育种、种植、处理技术,咖啡品质与产量逐步提升。
云南咖啡现状
在精品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当下,云南咖啡进入豆单的情况越来越常见。那么如今的云南的精品咖啡豆品质怎么样了呢?一个产区的独特风味离不开其地理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的咖啡品种、主要的处理方式等。
云南小粒咖啡,其实“小粒”指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阿拉比卡种。还记得前文所划的重点吗:雀巢成立咖啡农业部,专门指导、研究云南咖啡的改良与种植。在雀巢的影响下,咖农们纷纷将原本的老品种(铁皮卡等)砍掉,开始大规模改为种植成本更低产量更高的卡蒂姆品种,也为后续云南的精品探索之路埋下了伏笔。
卡蒂姆并不是完全的阿拉比卡种。卡蒂姆是由蒂姆(Timor)与卡杜拉(Caturra)的杂交品种,而蒂姆是一种带有罗布斯塔基因的品种。给咖啡果树带来更高的抗病性,更高的产量,更低的种植要求。但由于自身携带了1/4罗布斯塔的基因,使咖啡的风味变得不那么精致,香气不如纯正的阿拉比卡种丰富,且在粗糙的生豆处理法下有很大几率致使苦味变重,出现涩味和比较刺激的霉味。
过去云南咖啡豆产出主要用于制作速溶咖啡,所以采摘后的咖啡果实处理极为随意。在走上精品化的道路后,对咖啡果实的处理也有了新的尝试。除了传统的日晒、水洗外,蜜处理、厌氧、酵素等步骤也逐渐多了起来。但之所以现在云南咖啡流行各种处理方式,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本就种了卡蒂姆品种,相当于在不改变品种和海拔的情况下,突出后置处理法风味的一条“捷径”。
经过多年在精品咖啡道路的探索后,云南咖啡的风味也趋于稳定。通过炬点咖啡实验室2021~2022发布的《云南咖啡风味地图图鉴》可以看到,云南咖啡在干香、湿香以及风味上都以坚果、柑橘、糖类为主;此外,谷物、巧克力、草本等也是占比不低的风味描述;也会在少数产区风味描述上看到木质调性。
2021年,一支云南豆在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拿下冠军,一举成名,云南咖啡真的火了!云南可以称得上我国的咖啡第一大省,全国98%的咖啡种植面积和99%的咖啡产量都在云南。
咖啡来到中国大陆,为什么第一站就选择了云南呢?19世纪末期,清政府开放蒙自作为通商口岸,当地的东门街成为欧洲商人集聚的“洋人街”,因此陆续有咖啡馆挂牌营业。
但光有咖啡馆还不够,咖啡豆翻山越岭运过来也挺麻烦。后来就有一位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把他从越南带来的咖啡苗栽种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的朱苦拉村。无心插柳柳成荫,云南与咖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因此,朱苦拉村可以说是中国大陆最早种植咖啡、也是最早喝到中国本土咖啡的地方。当地彝族村民还自创出一套原始粗粝的土方子。如果现在到云南说不定也能看到这样“中西结合”的咖啡制法,比如用石臼舂捣给咖啡果脱皮,再支一口大铁锅翻炒咖啡豆......再用水壶熬煮出来不过滤,谁干了这碗咖啡都直呼精神。
除了大理的朱苦拉村,靠近缅甸的德宏也是云南咖啡的“历史课代表”,当时有很多景颇族人把这种从缅甸引入的咖啡树当盆栽树种在自家庭院,用以观赏。
而真正撑起云南咖啡“半边天”的地方,可能也超乎很多人想象。被称为“千年茶乡”的普洱市,其实也是我国重要的咖啡产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速溶咖啡巨头把目光瞄准了云南普洱,到后来普洱成为中国进出口咖啡的主要集散地,咖啡产量达到云南省总产量的60%,是妥妥的“中国咖啡之都”。
普洱不仅是千年茶都,还是中国重要的咖啡产区,尤其是孟连产区正在茁壮成长。
国际连锁品牌的进驻,虽然为云南带来了咖啡产业,但由于长期被用于做速溶咖啡,也造成云南咖啡品种一般、处理加工粗放的印象
云南咖啡种植品种以卡蒂姆(Catimor)为主。卡蒂姆的特点就是抗病基因强、产量大,比较“皮实”,它还有个更广为人熟知的名字“云南小粒咖啡”。
小粒咖啡,学名“阿拉比卡”,风味突出、层次丰富、口感细腻,你在咖啡店能喝到的咖啡几乎全是阿拉比卡。
除了“小粒咖啡”阿拉比卡,还有“中粒咖啡”罗布斯塔、“大粒咖啡”利比里亚。
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几乎占市面上的90%。
阿拉比卡,几乎是精品咖啡的代名词,像保山地区种植的铁皮卡、波旁,现在被炒的很火的瑰夏都是阿拉比卡大家族的一员。阿拉比卡固然好,但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是相当高,云南的“风土”怎么就能出精品了?
以地理的视角,打开“云南咖啡”
咖啡喜静风、喜温凉、喜荫蔽,基本分布在南纬22°到北纬26°的区间内。
主打品质的阿拉比卡集中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南北纬22°-25°是相对凉爽的小粒种咖啡“黄金带”。
牙买加的蓝山产区是全球最知名的产区之一,种植海拔在900-1500米
在这条“黄金带”上,分布着稳坐全球咖啡生产国龙头宝座超过150年的巴西、精品咖啡豆正在迅速崛起的墨西哥……以及中国云南。
云南省目前咖啡主产区有四个:普洱市、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同时也是云南小粒种咖啡的产区。
不难发现,云南咖啡主产区都集中于西南部。这主要与云南省的地形地势和相应带来的降水量有关系。
云南东部是高原,中西部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哀牢山和横断山脉。由于云南夏季受西南季风(印度季风)的影响,山脉南面的降水量,能满足咖啡在各发育期的降水需求。
此外,山地纵横也为咖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一般认为,咖啡种植海拔越高,咖啡生豆更紧实、烘焙后越能产生较好的风味。
高海拔地区通常气温较低,成熟周期长,在缓慢的成熟过程中咖啡的含糖量更高,也能形成品质好的有机酸,从而得到更多的风味。
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产区、哥伦比亚的考卡省都是高海拔咖啡产区的代表。云南西南部的高黎贡山等山脉,也促成这里的咖啡能与世界顶尖品质的咖啡并驾齐驱。
对于咖啡种植来说,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这三个要素:土壤、气候、海拔。不过云南热区地形复杂, 地貌类型众多, 垂直带气候差异明显, 各个地域的“风土”也酝酿出咖啡不同的“个性”。
火山土壤中富含的镁、磷、钾、钙和锌等营养物质非常适宜种植咖啡。土壤中的矿物质会影响其酸质,而酸质可以赋予咖啡更优的质感及风味。
而且,火山土壤中有更多的空气通过,有机物质含量更高,可以保证雨季更好地保持水分,为旱期创造储备。
云南地热资源丰富,火山岩分布广泛。火山土壤中富含的镁、磷、钾、钙和锌等矿物质会影响其酸质,而酸质可以赋予咖啡更优的质感及风味。
总结
云南咖啡走在精品的路上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缺乏表现力强的品种,还有一个是传统处理方式下的咖啡豆缺乏竞争力,创新处理方式的咖啡豆又越来越“魔幻”。到底云南的产区之味会有什么变化,又将走向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让我们再给云南一点时间,看看云南咖啡能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吧。
跟随同学们,来品一品咖啡的浓香醇厚☕️
云南一直是旅游热门目的地,从去年冬天开始就没有过淡季。当云南旅游遇上云南咖啡,就有了云南“咖旅”!
大家如果到云南,也可以去当地咖啡店去看看咖啡制作过程,品尝几种不同产区的豆子做出来的手冲,也会对云南咖啡的风味有着更近距离的了解。
云南作为旅游大省自然深谙其道,于是精品咖啡庄园便成了“咖旅”的主要大本营。
现在云南的很多精品咖啡庄园,都推出了让大家“从一颗豆子,到一杯咖啡”的沉浸式咖啡旅行,走进咖啡林、亲手采摘咖啡浆果、学习晾晒技巧......最后再自己动手冲煮,品尝一杯纯粹的云南咖啡。
咖啡浆果的生长过程,由绿色日渐转为深红色,果实的成熟程度与其含糖量多寡有关,也是决定咖啡品质的关键,采摘的时候记得挑选全红果哦~
咖啡果实在采摘后要进行精致处理,水洗、日晒、蜜处理是最主要的三种处理方式,咖旅时不妨也了解一下晾晒知识,体验咖啡豆发酵的神奇。
无论是保山、德宏、普洱、临沧这样的大咖啡产区,还是大理、西双版纳这样的旅游胜地,当地的咖啡文化相当浓郁,漫游在市区,不经意间就能遇到宝藏咖啡馆。
下次去买咖啡,不妨选一支云南豆,品尝“远山树林的味道”;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就直接来场有风的“咖旅”吧;或者找一个“旅游搭子”,无论他喝不喝咖啡,在云南都能玩出花来!
品味咖啡需要有较强的专注力与觉察力。你的心就好比一个空杯子,如果里面已经装满了繁忙与急促,纵使再好的咖啡,也什么都感觉不到。
真正的悠闲是一种状态,即使身处非常忙碌的生活中,你也可以拥有。在悠闲的状态下,你才能感受出咖啡的味道。
假若心一直都在很忙碌的状态,喝咖啡要你说出味道,就好像在时速三百千米的高铁上要看清车窗外店铺招牌写的字一样,很难做到。但是,其实你看得见,只要你能慢下来。品味咖啡也是如此,放慢你的心,就可以感受杯中的千香百味。
注意到了吗?欧美式的咖啡训练主要依靠规则、逻辑以及数据,它让一切的咖啡冲煮像在驾驶舱操作仪器一样,什么时候该踩油门,什么时候该刹车,什么时候该转方向盘都有规则可循。这套方法让一个门外汉也能快速上手,他只要看着温度计、电子秤,在指定的时间里把目标咖啡量冲煮出来,就能冲煮出想要的咖啡。
咖啡千百种,喜欢咖啡的人也千百种,不同的咖啡有不同的煮法,这要怎么学咖啡?可以提供两个建议:第一,邀约多一点人一起喝咖啡。这样不仅会热闹许多,在喝咖啡聊天的同时,也是进行咖啡比较的好机会。你一个人出去能点几杯咖啡?多几个人一起喝,每个人点的品类都不相同,就更容易在不同咖啡里找到跟你最对味的咖啡。
第二,练习用文字的形式把感受记录下来。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咖啡,可是没有办法常常约一群人一起喝咖啡,也没有关系。你可以把上次喝咖啡的文字记录拿出来看,可能每次喝到的咖啡都给你不同的感受,试着从这些记录里找出最对味的那杯咖啡。把风味“文字化”,也有助于你越来越精准地形容风味。
当你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味道的咖啡以后,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冲煮方法。你不用翻山越岭找到地表最强的冲煮方法,只要在“三千弱水”之中,找到能煮出对味咖啡的方法就行了。
在喝咖啡前,不妨嗅一下咖啡的香气,就算不能准确描述出准确的风味,但也能从中闻到类似花果的香甜气息,或者焦糖坚果类的咖啡香。这无疑是咖啡中最精华的一部分。
这里的酸质并不是表示越酸越好,而是酸的品质。例如在品尝咖啡的时候,如果咖啡酸表现出如新鲜水果的酸味,这就代表着这杯咖啡的酸质不错。一般会描述为活跃的酸、柔和的酸、层次分明的酸。
一些不太好的酸质可分为败酸(过度发酵的腐败味)、浓醋酸(醋味)、尖酸(尖锐)。
甜这个很直白了,就是指甜的程度,人类无法抗拒甜味,甜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使人快乐。在咖啡中也一样,甜度越高的咖啡自然就越好。(这里指的是咖啡本身的甜,额外加糖的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无论是以酸调为主还是以苦调为主的咖啡,如果细品,也能感知其中的甜感。咖啡的甜并不是像糖一样纯味蕾感知出来的,而是味觉与嗅觉共同配合感知出来的。
如果没尝出咖啡的甜,也可以多尝试不同产地的单品咖啡,增加自身的咖啡品鉴样本,加以对比,就能知道咖啡的甜是怎么一回事了。
喝咖啡除了味觉与嗅觉的配合,还需要触觉的三方联合。这里的触觉就是口腔与舌头感受咖啡的质感,简称口感。
一般比较好的咖啡能感受出咖啡的“厚度”,就像喝酸乳一样,能清晰感受酸乳的那种质感。一般我们会描述成醇厚、顺滑、扎实、细腻。
品鉴咖啡并不一样要求会描述风味,能分辨出咖啡的好喝,并能阐述其原因,足矣!
非常好的一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非常感谢云南咖啡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平台,让同学们体验了当一天的“劳动者”是多么的不容易,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感受到劳动者的职业魅力,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体会父母的不容易,知道任何职业都是需要耐心和专业知识,能更好的把这个精神,用到学习中去,对自己负责,对老师感恩,,好好的爱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