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 Yang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共沐书香,蓄能远航——东康新教育学校五六年级英语组暑期共读分享(一)

创建于2023-07-22 阅读1875

对教师而言,阅读是修己与育人的双重所需,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通过专业阅读,会进行开展专业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走上一条专业发展的道路。这个假期,我们就一起共读了第一本工具书——《项目化学习工具:66个工具的实践手册》。

书籍简介

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总是会碰到各种难题,比如学生提不出好问题,如何组织学生有序交流学生没有好的成果创果,等等,空有理论,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而本书中介绍到的学习工具可以破解教师在项目实施时的普遍难题。

本书聚焦项目化学习,通过四层结构组织工具。第一层是通过项目化学习的阶段来划分工具。第二层是用各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常见的项目问题来组织工具。第三层是学习工具的使用指南。第四层是与工具匹配的案例。

交流分享
读书笔记
阅读感悟

翻开这本书,真的是让我觉得干货太多了,书中共提出66个学习工具,详细的介绍及使用方法更是让我赞叹不已,其实提到PBL,我们对项目式学习的了解只在皮毛,通过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有用的课堂工具,比如说第三章所提到的阅读学习工具,其实在近几次的考试中,不难发现课外阅读的占比越来越大了,说明我们要在课堂中加重深层阅读的比例,SQ3R这一方法让我感觉特别适合我们的课堂,通过每一个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快速掌握文章,对于我们的课堂更是一种高效的管理。并且在平时的课堂中应尽量放开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动脑动手及小组合作等,学习中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多引导少教导。

——行冬晴

项目化学习是体现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项目化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呵护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最重要的价值是对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探究,这是学习的本质。本书中我对SQ3R这一工具印象深刻,SQ3R读书法是英语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代表“浏览、提问、阅读、复述、回顾”五个学习阶段。在我们进行英语阅读课的时候,这不仅可获得对全文的大体了解,还可以把自己原先已掌握的有关知识与经验调动起来,为进一步阅读提供基础。那么在学生遇到较有难度的问题时,我们也可以使用Think—Pair —Share这一工具,我们可以使用这一工具来组织全班进行有效的探讨,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个人思考,之后在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匹配知识与能力建构中的思维导图工具,来帮助学生梳理不同观点的异同,最后进行班级分享。

——刘璠

项目化学习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开始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合作探究工具里的观点激荡工具,因为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总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闲聊,不聚焦讨论的主题,讨论效率低等情况,或者是互相说一下自己的内容就结束,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就可以运用观点激荡这个工具,它是头脑风暴的进阶版。这种方法用“是的,而且……”的句式,承认他人的观点,并在他人的观点上加入自己的观点,以此达到项目团队之间在观点和创业上的相互激荡。在我们课堂中使用时,可以先给学生2到3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时候可以先让想法较少的学生先说,让想法较多的学生最后说,引导和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冯佳佳

读了这本书后,给我印象较深刻的便是书中的各种实用的工具。如:如何促进团队的有效沟通里的“观点激荡”法,观点激荡是头脑风暴的进阶版,这种方法用“是的,而且……”(Yes,and…)的句式,承认他人的观点,并在他人的观点上加入自己的观点,以此达到项目团队之间在观点和创意上的相互激荡,其中的创造性不仅来自个体,也来自群体。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法工具“如果不这样,会怎样呢?”,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持续的反向的思考;用奔驰法工具评价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时,学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合作沟通;小组合作时可以采用Think-Pair-Share工具,它蕴含了“如何更良好地合作”的思维结构,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此书中既介绍了单个的工具,也强调工具间的整合运用,以及类似工具的不同使用场景,比如同样是反思,反思4F和九宫格,反思与迁移就用于不同的目的。总之,书中的66个工具非常地实用、接地气,很值得一读。

——潘莉

小组讨论是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中最常用到的方法,但是好像每次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合作,小组合作并没有起到真实作用。

本书第四章合作探究工具中,列举了很多工具帮助我们更好的组建团队,促进团队更有效的探讨。比如“拼图法”

每位学生都拿着一块拼图碎片,当他们聚到一起,就能构成一幅完整的拼图。

“拼图法”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它将一个大的学习内容分为几个小的部分,每组学生深入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学习结束后将所学知识与其他组的学生分享。通过知识共享,学生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完整的学习内容。

“拼图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材料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拼图过程鼓励倾听、参与和分享,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实现目标,每个人都依赖于其他人。这种“合作学习”促进了班上所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相互重视、相互学习。

——杨佳蕾

这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工具书,它让我对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从模糊走向具体,从入项到出项的每一步,都有很多工具的具体介绍以及使用,最重要的是还有很多好的案例让我们学习,这对我们的教学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做项目也一样。一个好的入项问题要引发学生的共鸣,提起他们的兴趣,让每一个人都能有所想法,是不容易的。之前我们在设置驱动性问题时也常常绞尽脑汁,磨合不到一起。在读完书中的一些工具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工具是模拟场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形式是有趣的。模拟场景是指教师借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文本阅读、环境布置等方式让学生模拟进入问题情境中。学生既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家、社区角色,也可以模拟动物,还可以模拟远古或未来的人。模拟这些角色或场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驱动性问题的情境中。而且,这样的形式还可以贯穿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保持足够的动力,继续以相关的角色来行动。在出项中,模拟场景能够赋予学生仪式感、专业感和荣誉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我会尝试使用书中的一些工具,和大家一起进行探索,相信有这本书的加持,我们的项目会越来越顺利。                                  

——杨丽

我认真研读了夏雪梅老师的《PBL项目化学习工具:66个工具的实践手册》。看完后,我受益匪浅。结合最新版的《英语课程标准》,更加认识到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性。

项目化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强化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它是建立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真实问题的“真实的学习”。项目化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熟悉课堂以外的真实世界所需要的方法、技能和思考方式。

要想想取得项目化学习的成功,作为教师的我们,就需要重新思考,创新课堂,充分利用项目化学习工具,设计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实的、更多的参与课堂,自主学习,深度学习。让老师变成一个辅助者的角色。项目化学习不仅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还能促进他们共同学习。大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团队,只有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才能共同进步,有所收获。

——李肖霞

让我印象深刻的工具是思维可视图,它旨在将学生不可见的思维以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向来思考,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怎样的。思维是隐性的,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图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角度,让学生的思维结构化可视化。

思维可视图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概念图(ConceptMap)、思维导图(Mind Map)等。 可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包括界定、描述、分类、类比、因果关系、局部与整体、对比和对照、梳理顺序等。

思维可视图可适用于各个学科,各个学段。在项目化学习中,不同类型思维可视图的使用也可以和项目实施阶段相匹配。在入项阶段,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确定研究的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圈圈图列出与项目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而界定主题;在知识与能力建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引导学生使用复流程图来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利用双气泡图来对比和对照项目实施中的关键概念;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梳理解决驱动性问题的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流程图来推进。

思维可视图也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在项目进程中通过让学生制作思维可视图,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情况。

——蔡樱庆

结语

让我们把从书中得到的感悟,真切地应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阅读-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

阅读 18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