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成长的哲学思考(六)

Hee
创建于2023-07-22
阅读 29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记省、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第一梯队(四期、五期)名师培养对象2023年高端研修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组

  姜树华

        “名师成长的哲学思考”让这个暑假来了一场清凉。让我对自己一路走来的专业发展,来了一次回望与对话,得以捋一捋专业过往的来路,稳一稳专业步伐的节奏,探一探专业前行的方向。何其幸运,这个夏天给自己来了一回“更上一层楼”“功夫在诗外”的超脱。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应当建立在一个立体坐标系当中,教育名师成长当如此。我们当以天为向,把握教育的“天文地理”;以终为始,逆向设计,遇见未来的行进;以步当车,因地因时创造性实现专业发展。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的志向和抱负,努力做好专业建设的先行引领者、先行力行者、先行坚持者。

戴继华

       哲学层面的名师成长,个人理解,主要应彰显在身份定位与功能定位。名师应该始终是“师德的模范、教学的专家、育人的楷模”;其功能就是发展自己、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并通过名师个人、教师队伍、学生素养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发展。

方景融

       名师“名”在何处?因何而“名”?“名”往何处?“名”有何用?

       本次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暑期研修围绕“名师成长的哲学思考”这一主题,引领我们学习、感悟、思考……。“理性”、“价值”,成为研修中的热门词汇;“哲思”、“追问”成为研修中高频表情;“生长”、“奔跑”即将成为研修后不变的动作。

       “名师成长的哲学思考”是我们专业成长路上的新征程,它是基于教育实践的“长途跋涉”。它意味着去浮夸、去装饰、去表象,它需要在“教育之旅”中守住初心。它必将指向教育思想的最深处、教育改革的最亮处。

刘昕

       一年一度的“暑期一梯队研修”如约而至,如同春终至,燕归来那般认真。2009年作为二期一梯队成员进入南通市名师培养工程已有14个年头,每年的这个时间段对我来说其意义不亚于回家吃年夜饭,因为脚步都难以跟上飞奔而去的心情,我想见我的导师们,想见我的同学们,因为想见的是一份感情,想见的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成长与蜕变,是这个团队的给予与助推。在导师们白发日增的岁月,我们竟然已悄悄长大,长大到“不以头衔量自己,不以得失做算计”(王笑君)的平静与清醒。在这个夏天的聚会,我们对名师成长进行了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考。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说“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才是一切绝望的根源。”成为自己,是一件重大而意义深刻的事情。我想要的自己是怎样的自己,那就必须再次回到名师的卓越成长究竟有怎样的哲学意蕴这个问题,并做出回答。我想我们可以回到教育的逻辑起点去思考并给出答案。

王丽

       成长,需要从自然到自觉,要学会主动归零,腾出空间接纳新东西。在实践中大胆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注重境界的提升,本着自身的禀赋、气质、教育积淀,注重人格的完整与圆润,以达到新的境界。感谢导师团给予的专业引领,让我找到使人生变得更为精彩的“压力”。我们需要认真学,细密思,踏实做。踏歌而行,物我两忘,遵从内心,有所敬畏!

褚嘉耘

       瑞士诗人菲利普•雅各泰说:“我越老,我的无知就越大……”“永远地,我不断地重新上路;每一步我克制,又超脱……”短短四天的培训,政策的解读、专家的讲座、导师的报告、领衔人的讲述、沙龙的讨论,让我获益匪浅。在国家新的政策要求下,在新课标新课改落地时,在当下儿童新的问题矛盾面前,承认无知并涌起难以遏制的征服的欲望,并对无知领域的一次次再出发,是名师应有的行动自觉和价值追求。

邵云

目标更高、方向更明、路径更清,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创新,努力让自己更丰盈,让伙伴更优秀,携手为残障儿童的人生出彩不断努力!

任卫兵

       在加强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对于有志成为名师或正走在名师成长之路上的教师来说,如何才能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唯有对教师成长作哲学性思考,对发展之道作规律性探寻,对未来目标作全景式描绘,教育助推发展的愿景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建立起一种联系的哲学(包括知识之间的、知识与经验、情感与认知、科学与艺术、学习与环境等的联系),那么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科育人的使命。

吴彩霞

       研修,是精神大餐,让我一次次叩问自己:未来的发展,应以怎样的姿态行走?答案在思考之后形成:打开自我,丰富自我,成长自我,领略人生的精彩。发挥余热,成就他人,将自己变成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成就教师、成就家长,从而成就儿童。积极体验,安静追梦。不断深耕,争取“说出自己的句子”,然后悠然自在地“把日子过成诗”。

傅贵成

       名师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我、壮大自我的过程,进而达成“顶天立地”的目标。何谓“顶天”?即在仰望星空中,教育视界不断开阔,教育情怀不断丰富,教育格局不断打开,教育境界不断升华;所谓“立地”?即“不离世间觉”,结合实情,脚踏实地,向下深潜,躬耕实践,勇于创新,在“达己成人”中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人生。

一梯队四期培养对象

仇丽君

       一边聆听领导、专家、学者、大咖的真知灼见,一边自问如何成为“哲学思考”的样子?“自然人”、“社会人”、“教育人”,不管作为哪种人,我们都需要“打开”。一方面以“善”的方式向外打开,一方面以“省”的方式向内打开。“哲学思考”更是一种内修。从本门学科再到教育的整体,从最初的模糊“浪漫”到逐渐清晰“精确”,再走向“综合”融通,必然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逻辑自洽。这就意味着,在人群之中、在群书之巅,不忘以“儿童”为原点,以“儿童”为回归,不断思考、辨析、实践、提升,在最优最好的路上,实现育人大任。

葛婷婷

       再次开启了导师团为我们精心设计的暑期名师培养对象高端研修活动,本次培训学习指向名师成长的哲学思考,从培训方案的解读、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发展价值逻辑与创新路径的探究、以及名师成长哲学意蕴的沙龙研讨,在导师团的指引下,让我有了静下心来深度思考的机会,让我再次对一名名师培养对象应当承担的职责与担当做了深入的思考。练好看家本领,走向更深层次的名师发展之路,开创特有的专业成长之天地,我将把这些鞭策带入我的学习生活,不辱使命,不断前行。

张艳梅

       盛夏菰蒲葱翠,安慧碧叶清圆。为期五天的南通市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2023年高端研修活动,对于四期培养对象的我来说意义特殊。“终点、拐点、节点、起点……”,每一个词都能够概括当下的我,而我把它当做站点,从中汲取力量,为前方更美的抵达再出发。积极回应成局长“南通教育四全管理” 的高品质、郭团长“名师成长八重境界”的哲学思考,努力将名师“小我”成长置于社会“大先生”培育中实现“我”和“学生”、“我”和“团队”、“我”和“教育”——“我们”共生发展。

董娟

       每年的暑期高端研修是最为期盼的培训,每年的研修主题都在为我们的未来指明行走的方向,感受对南通教育的热爱与期待。本次研修促使我对自身成长进行哲学思辨:与自己联系——进行不断反思、追问和批判;与他人联系——有清晰的着眼孩子未来发展的定位;与社会联系——承担学前教育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王俊杰

       作为身处新时代的南通教育人,希望能努力保持定力与张力的统一。既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钻研定力,也有在时代变局中力争对某些教育困境有所破局的进取张力,因为教育关乎民生、关乎国运、关乎人类,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柳小梅

       回眸参加过的各级培训,一梯队的培训最有家的温度,因为在这里有专家视野的拓展、导师方向的引领、学长传承的温暖、伙伴同行的鼓舞。站在四期一梯队培养的毕业节点,思考名师成长的哲学意蕴,向外看懂时势,向内看清自己。名师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感悟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与国家强盛、与南通发展、与孩子未来紧密结合的,站在新起点,我将能量满满,踏歌而行,坚守好三尺讲台。

金海滨

       历时5天的研修,让我再一次明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需要勇担“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需要以身为范,做“立德”的榜样;需要脚踏实地,践行“树人”的教育初衷;需要沉心反思,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需要关注儿童,胸怀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

缪志峰

       教育生涯就是一段旅程,我们有时候低下头来赶路,有时候抬头望向远方。假如旅途一片漆黑,远方甚至连一点星光也没有,我们又将是多么的沮丧和落寞。幸好,我们有时间寻找;幸好,有前行者的火炬连成通天的星路;幸好,有希望在内心升腾……于是,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猛然间发现,身边很多同行者。短暂的停留与寻找,幸福了一段旅程。

赵娟

       五天的研修,诸多有关名师成长的哲学话题在领导讲话、专家报告中拨云见日,在导师讲座、名师讲述中渐趋明晰,在小组交流、沙龙研讨中引发共鸣。名师之名在于淡泊名利,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名师之名在于以心换心,以情动情,以人育人;名师之名在于传承思想,塑造精神,传播文化;名师之名在于人格圆满,个性创新,不断进步。只有认识自我,找准定位,我们才能找到成长的方向,遇见更好的自己。

黄凯

       五天的高端研修活动,既有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亲切关心、方向导航,又有资深专家和导师们围绕“名师成长的哲学思考、价值意蕴”等精准、深度的解读和分析,通过研修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梯队四期培养对象,本次暑期培训对于我而言既是“拐点”也是“起点”。“拐点”是我应该深刻的反思和展望,思考我接下来专业成长的方向和路径;“起点”是我应该在接下来的成长道路上,不能懈怠和放松,应该积极向上,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障碍和困难,依然要坚定信念,相信前方的风景一定更加灿烂,用自己的激情和汗水去抵达专业成长的彼岸。


薛永娟

       名师成长的哲学思考,本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但本次暑期培训,从小切口、多维度对名师成长、再成长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哲学探索,使处在专业发展瓶颈期的我摆正了心态,拓宽了思路,明晰了方向。未来,我将尝试从哲学角度叩问自己,全面地审视现实,深层次地研究现实,智慧地引导现实,做不倦的思想者、积极的探索者和热忱的奉献者,努力使自身的成长,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印冬建

       倾听报告,观摩沙龙,参与研讨……五天的一梯队暑期研修,我梳理自己成长历程,找寻与名师的差距,挖掘未来成长的可能。四期一梯队的培养周期已经结束,站在专业成长的拐点处,回望过去,畅想未来,我深知教师专业成长没有捷径,唯有不断负重前行,方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让“链+”数学的研究与实践之路越走越宽,成就高品质初中数学教育。

张伟

       五天培训,安安静静,讲座、论坛以及沙龙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静心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视野得以开阔,学科理解更加深刻。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聆听精彩讲座、领略大师风采,近距离的对话、学员交流和切磋,使我对学科育人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个人专业成长的哲学思考更加深刻,收拾行囊再次出发。

蒋桂红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究。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在看似平凡的日常教学中找到教育的意义,以及自我成长的意义。名师成长的哲学思考,指引我们在不断的自我叩问中,明白成长的真谛不仅仅是变强,更要看见自己的弱,并将汗水与磨砺累积成向上攀登的阶梯,化作前行的底气和格局,获得跨越高原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跑过昨天的自己,看到更高处的风景!

瞿卫华

       未来已来。作为一位名师培养对象,如何基于哲学视野,为自己未来的发展理清方向?本次研修,让我意识到:1.成长目标要清晰且坚定。有时,我会随着情境的变化对目标进行调整,但后来又回到了原来的目标维度上,发现还是原来的方向更为合理,所以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坚定已有方向。2.前行姿态要笃定且稳健。在成长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各种羁绊与阻碍,走着走着,就慢慢偏离了原有的方向。于是就出现了过程摇摆、重新出发等现象,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3.自我边界要拓展且升格。面对当下的开放与多元,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拓展自己成长的边界。原有的合理部分可以保留,需要更新的内容应不断刷新,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陆伟伟

       本次研修活动,专家和导师站在名师成长的立场,以“哲学”为视角引导我们向外求索,向内自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哲学是指引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解决了我们在方向、信仰等思想底层的基本问题。我想,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久久为功,名师发展,更不会一路风顺。但我们如果能沐浴在哲学的暖光下,未来一定能走得更宽、更广、更远。

一梯队五期培养对象

邢  娟(通州区实验幼儿园园长

           研修之旅,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促使我不断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灵魂三问”,促使我积极反思,不断实践,在勤学勤思,常悟常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成长自己,鼓励自己向着名师发展的方向款款而行。做一块蓄电池,常思常悟助力自身发展。真正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行动力、学习力、思考力这三根支柱构成稳定而坚固的三角形,不断助推自己的成长。作为教育人,我会以优秀为榜样,追光前行,积极成长,潜心教研,同时做好生长的准备,时刻激励自己,在教育的土壤上,走出最美的姿态。

缪亚琴(海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副园长)

      初来名师第一梯队培训时,带着当初入队的小确幸。研修后,思绪翻腾,压力倍增又有些小恐慌。这种恐慌是对成为名师所应具备的强劲本领的恐慌,因为差距甚远;这种恐慌是对成为名师所要坚持的持久磨砺的恐慌,因为思想未备。然压力在第二天上午三位榜样的讲述中得到缓释,也再一次证明,内因的唤醒需要外因的激发。导师团为我们勾勒了名师样貌,提炼了修炼要略,描绘了路径图,建好了资源圈。我们当以思想者的高度、学习者的姿态、自育者的要求厚重师德、厚备知识、厚练本领,努力去触碰梦想之光。

朱小培(如皋市开发区何庄小学教导主任)

      “没有浪漫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郭志明团长的报告诗意中富有哲思,引发人无限的思考。难道教育还可以是“浪漫”的?怀特海曾有这样的解释——浪漫阶段就是领悟阶段,这一阶段的知识系统是零打碎敲地被创造出来的,其情感本质是兴奋的;精审阶段是对知识的一次增补,是“对浪漫阶段的一般内容作出揭示和分析”;贯通阶段是在补充分类概念和相关技能后,“以精审训练为目标所得的成就”,是对浪漫的回归。三个阶段互相依存,彼此循环。在梯队培训的日子里,有导师团的高位引领,有师傅的悉心指点,但愿终有一天能洞见自己、超越自己!

陈小琴(如皋市白蒲新姚小学校长)

      数天的研修,我既感到忐忑又感到幸运,忐忑的是团队要求高,很有压力;幸运的是遇见了迷恋他人成长的导师们,在优秀的团体中,在这种倒逼式成长中,我们能去领略更远处的风景,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木心语)从今天起,调整状态,冷冷清清地去学习去科研,风风火火地去实践去成长。希望在这样优秀的平台上,我们都能生长为恩泽学生、惠及家庭、益于社会、福于未来的名师。

陈  剑(如东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第一梯队的首次研修活动虽然短暂,但必将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领导与导师们博大的教育情怀、深邃的教育思考,以及前辈和学长们所展现的教育理念、成长轨迹和卓越成果,对我而言,是一种示范与引领,更是一种鞭策与启迪。我是谁、成为谁、为了谁,这些教师职业生涯的终极提问也将开始伴随着自己前行的脚步得到最好的回答。目标、方向、坐标、榜样、任务已在无形中立在远方,而剩下的应该是自己坚定不移的跋涉与磨砺。我相信,自身教育生命中的所有灿烂,一定能用自己的行动来缔造。

沈  杰(启东市南苑小学校长)

    人生能走多远,看与谁同行;能有多大进步,看有谁指点。”在聆听了这么多领导、专家的讲座后,本人对名师的专业成长也有了更多的体会和认识。名师成长方式各有迥异,不尽相同或相似,但有一条路径则是每位名师成长的必经之路,那就是每位名师都在不断地坚持。他们在坚持成长,坚持探索,坚持构建和坚持反思,从而实现了专业成长的不断超越。


阅读 29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