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高校中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比如“教科书丑化儿童形象”事件、“高校迎合欧美审美丑化模特”事件等等,这些事情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教育出现问题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出了问题,我们如何能够把“根”留住,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工作中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最高期待是“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师德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杨老师则将师德细化为“师行、师能、师爱”,我们如何理解呢?
1.师行
教师对学生的示范性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自己的言行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我们在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修炼自己美好的品德,争取为学生做出一个好榜样。
2.师能
教师的能力素质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终身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我们教师不在成为“教书先生”,而是应该成为被学生所需要的教师,比如知识的传授者、心理上的共鸣者等等,并且教师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3.师爱
杨老师为我们举了很多他和学生们之间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了杨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爱之切。也许教育行业需要一些将心比心,有时候学生需要的只是一句关心的话,是一个同频共振的人,在他迷茫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也许我们就是那个人。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在教学生活中有时太急功近利,教孩子的最终目的变成了将学生送入某一所学校,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忘记了教育总是要用一个情字贯穿始终的。
杨老师说:我们和学生要建立除了教学关系以外的关系。因为教育是爱的艺术,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啊,不能总想走捷径,面对所有同学时,不能同一对待,而应该找到和学生交往的契机和技巧,用自己的真诚和爱感化孩子。教学的上策是用人格魅力感染,中策是用才华力量征服,下策是用权威的身份压服。
我们要知道,学生的十几岁的年龄里,除了学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和大自然的交流、和父母同学的人际关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共同构成了学生丰盈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要重引导而非灌输,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相信孩子总能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发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