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矿小学2023年“青少年游基地、学党史、颂党恩、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实践活动

南京研修仙林小学组
创建于2023-07-22
阅读 33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泽州大地,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古称阿阳,历时两千六百多年绵延不断;它,在漫长的历史中,沉淀出了丰富的礼乐文化、宫廷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它,就是有“煤铁之乡”、“九州针都”、“三晋一镇”之称的三晋大地古城镇之首---大阳古镇。

      在这骄阳似火的七月,古矿小学506班的孩子们,怀着对红色文化的敬仰、对传统文化的好奇,来到了这片热土,开启了一天的奇妙之旅。

00:09

  孩子们知道了大阳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大阳古镇在泽州县太行山麓,有一座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大阳古镇。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大阳的文运盛兴,仕官迭出。同时大阳因手工制针业发达,被誉为“九州针都”。由西汉至明清,大阳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色艺双绝的赵飞燕,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万言书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他们在大阳的历史上先后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老师的介绍中,孩子们学习了关于古建筑的知识。知道了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漫步古镇中,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

  孩子们真正知道了“煤铁之乡”的古镇。并亲身体验了打铁的过程。大阳是我国冶铁业发源地之一,早在战国时大阳已成为北方各诸侯国制造兵器所需生铁的重要产地。明、清时,大阳手工制针业出现。大阳手工制针工艺有七十二道工序,并形成了以街巷为线,以个体院落为点的规模性操作场面。所制的铁针,质量优异。

00:06

  “九州针都”的古镇也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明清时期,大阳经济发展达到鼎盛。小小钢针,闯出了大大的世界;滚滚而来的巨额财富,创造了骇世惊人的经济奇迹。大阳是全国制针业的中心,由于工艺精细,质量上乘,供应了中国市场,并远销中亚的伊朗、伊拉克等国。德国的李希霍芬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中记述:“大阳的针,供应着这个大国的每一个家庭,并且远销中亚一带”。古镇大阳也因此获得“九州针都”的盛誉。

  通过一上午的实地学习,孩子们对古镇的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煤铁之乡”和“九州针都”的发阳更是深深刻在了孩子们心中!

  中午孩子们稍作休整,迎接下午的“红色大阳”

01:04

  大阳古镇,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大阳作为一片红色沃土,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建设一流的红色场馆。孩子们行走在一个又一个红色展馆中,好像和那些可爱的英雄们一起经历着那段艰难的岁月。

  孩子们参观了八路军大阳会议旧址,在这里,我们共同回忆了大阳红色记忆,认识了战斗英雄车元路,感悟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会到了八路军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于奉献的太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们弘扬八路军的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眼前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幅照、每一行文字,都永远定格着那些艰难曲折的岁月,那如火如荼的战争,那开创辉煌的历史……

  拥军秧歌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更是孩子们对那些可爱英雄们的致敬!

00:13

  孩子们在游中学,在学中游,丰富他们的知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激发孩子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00:52
阅读 33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