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我们从北京南站启程,在首都的热浪里,共聚四营。
“寄 没有地址的信,这样的情绪 有种距离”。摘自我喜欢的一首歌的歌词。在北京,我们的燕都故郡,在夏季,我们的的故事就像一封写满悲喜的回忆的信,温情的开始,热烈的发生,但是最后寄到未知距离外,寄到无名的海域,将深切的真情稀释。
第一次见到大家,建立联系,相互认识之后,我们直接出发故宫,恰此第一站我就没有能够陪伴大家共同参观学习。而后便出现了同学跟随别的营一起离开的情况。我想还是因为我没有和大家更好的认识到位,也没有向大家说明我们作为一个团队、一个整体的重要性,才从一开始,大家还可能带着迷茫未知,就自由随意的作出很多决断决策。晚餐期间和吴桐同学、吕老师进行了联系商量,分配了酒店房间。虽然各流程多多少少都带些许艰难,但是如我所说,一些感性的矛盾过后,理性的奔赴之美总会到来,如苦瓜苦尽甘来的清香余味。
或许我们彼此在人生初见的这一程,在这个炎热夏天里显得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遗憾和惊喜参半的旅程不止于这一站,每个人向未来迈开每一步,都有可能是新的甜和新的苦。我也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我只知道我会想尽我努力选择对更多人更好的方向。
但是我也自知这段时间我做的不够好,可能没让大家更多了解我,也没让大家知道我其实该付出的不需要这么多,或者有的方面我付出的又太少,总的来说很感谢大家这段时间包容我,并且慢慢或许一点点接受我。收到一些同学的礼物什么的,其实我内心特别特别开心感动。
当然,从我的角度也劝诫过大家一些东西,我知道大家有自己非常优秀的地方,但是我很看重一个学生在团队中的团体属性,高中生时期我也激进违纪过,但不是为他人带去麻烦,也不是在团体中自顾自的利己主义。我一般不批评孩子们,但是有时候一些成长不能幻想自由生长一帆风顺,我觉得为人处世“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常自省才能真自信。我知道本身这个团队是十几个班级同学过来的,但是一个新的团体里面彼此一定是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共性由个性组成,但是个性需要共性包容。当然我坚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总结自己是最快的成长方式。我不希望学生们过来旅游研学之后毫无成长,那我们或许已经失去许多源于教育初心的意义。
当然,大家十六七岁的年纪,很多事情无法全面或者足够成熟的去思考,非常能够理解。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视角去思考别人的人生。所以我还是尽可能多的鼓励了大家,在大家的认真写的研学手册里、在查房看见认真学习学校作业的房间里、在小组长或者同学的积极反馈里……大家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夸赞肯定,甚至有的同学作业精彩程度让我觉得我的评价会拉低这些文字或者画的水平。应如是,我们雅俗共赏,不藏着美好的地方,不畏怕丑陋的部分,人是复杂的,但我们尽善尽美,止于至善。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每一站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高考前紧绷一根弦,不要给自己留下后悔和遗憾,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让你有选择命运的机会,而不是等待命运碾到你的跟前,你还不知道前面是悲是喜。真挚的感谢导游杨姐一路坚强带领和关心,司机师傅的辛苦接送和备水,老师们的一路相伴和教导,同学们的支持理解和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