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星期五),天气阴
早上起来时,下了一夜的雨已经停了,在所住民宿的院子里逛了逛,终于看清了它的真面目。一楼水缸里养的荷花大多是白色的,被雨水洗过的花瓣晶莹剔透,冰清玉洁。二楼休闲平台的尽头居然种着一个柚子树,树上结满了柚子,由于皮色尚青,与叶子混在一起,不细看很难发现。站在柚子树前做几个深呼吸,再伸了伸懒腰,顿觉满血复活,又有了暴走一天的干劲。难怪不少中国人都有院子情结。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院,多一个亲近自然的去处,真好。
拜谒鲁迅先生的故居是今天的主要任务。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不再赘述,在满墙的评价中印象最深的是“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这一称谓,不论是面对社会的黑暗还是心灵的黑暗,鲁迅先生的言论永远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
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突然想起好几年前看到的段子:
问:为什么鲁迅在书桌上刻个“早”字那么多人去参观,我在书桌上刻个“早”字就要被老师叫家长还要罚抄写?
答:因为你的“早”字只刻在了书桌上,鲁迅的“早”字还刻在了心里。
在绍兴,“鲁迅”这个名字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孔乙己吃茴香豆的铜像不仅立在咸亨酒店的门口,还立在很多卖绍兴特色菜的饭店门口,以至于好多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站在路旁旁若无人地喝着酒。奶茶店、特产店、小食店等纷纷取名“朝花夕拾”“三味酥屋”“孔乙己酒家”甚至“鲁四老爷家”。摊位上卖的扇子、书签、戒尺、镇纸、笔记本、文化衫……画着鲁迅的头像,印着鲁迅的名言。这是一个“鲁迅”的世界,多乎哉?不多也。只可惜偌大的鲁迅故里景区,我们只遇到了一个小小的柜台在卖鲁迅的作品。也许鲁迅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鲁迅,但如果那一天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已不再需要鲁迅,而只是需要“鲁迅”,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沈园是一个有情调的去处,街边宣传广告将它称为“爱情花园”。去时正遇上导游给游客们讲解写在墙上的两阕《钗头凤》,凄美的爱情故事听得人如痴如醉。闲逛时还偶遇一只蝴蝶采食花蜜,几个人围着拍照,蝴蝶居然就是不走,生生上演了一出“蝶恋花”,正应了“爱情花园”的景。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除了一段小插曲。
途经沈园里的荷塘时,我大喊一声:看啊,鸳鸯!
儿说:呃……好像不是呀,你看它们的头,青色的,是不是青头鸭?
妈说:怎么可能!这里是沈园呢,陆游和唐婉的爱情,肯定是鸳鸯啦,养鸭子干嘛?
儿说:可是,真的是青头鸭,你看百度里的照片……
妈说:这这这,荷塘里养青头鸭干嘛?
儿说:可能好养活吧,再说,养肥了可以吃肉。
呃……
游完沈园,我们又回到鲁迅故居附近,来到了鲁迅笔下名人之一——孔乙己常去的咸亨酒店。酒店门口立着一尊孔乙己的铜像。走入酒店,没有见到小说中的那张柜台,也不见那个温酒的男孩,而是一张张小方桌以及穿着整齐的服务员。既然来到咸亨酒店,怎能不“入乡随俗”?于是毫不犹豫地点了一碗黄酒配一碟茴香豆。可惜这里的黄酒不是用浅口大碗装,不然可以体验一下“干碗”的快乐。黄酒入口醇香甘甜,但后劲十足,我俩不敢放肆,只能“干勺”浅尝一下。有趣的是,在这家酒店,黄酒与茴香豆成了标配,几乎每桌都会点这两样,看来大家都要争当孔乙己啊,只不过有几个人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呢?
绍兴与苏州同属老城,但走在绍兴的街道上与走在苏州的街道上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苏州的老街非常繁华,路边开满了时髦的奶茶店、咖啡厅,精心布置的装饰与原有的老建筑相得益彰,很有生活的情调,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绍兴的街道相对而言更有市井的烟火气息。街道两旁大多是当地人开的服装店、小餐馆、杂货店之类,没有什么特别时尚的装修设计,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两者相比,我们喜欢苏州街道的热闹时尚,而绍兴的街道则像一本微微发黄的历史书,凝固了一段属于过去的时光。